第4章

凌晨暮色 初禾 9553 字 29天前

攻略上说香妃墓没啥看头,斯野本着“来都来了”的四字箴言,还是顶着热浪去了。

确实没啥看头。

香妃墓算是喀什最商业化的一处景点,有导游,还有歌舞表演。

斯野看了一圈,热闹归热闹,但缺点东西,没有那俩塔吉克少女跳得自然。

中午加上靳重山的微信后,他就继续背着相机游逛了。

靳重山也没跟他多说什么。

他问香妃墓值不值得看。

靳重山淡淡道:“想看就去。”

这和“来都来了”异曲同工。

从香妃墓出来,斯野随便找到一家鸽子店用餐。

他来喀什之前以为新疆最多的是羊肉店,到了才知道,遍地开花的是鸽子店。

这会儿过了午餐时间,离晚餐还早,店里只有他一个客人,清静。

鸽子和拉面端上来之前,他抽空点开靳重山的头像。

靳重山。

这一下午,他脑海里已经多次浮现这个名字。

重山,是重重山岭的意思吗?

靳重山算塔吉克族还是汉族?

如果是塔吉克族的话,还有塔吉克名字吗?

在这之前,他对塔吉克族的了解几乎为零。

和很多第一次到新疆的游客一样,见到街上深目高鼻的人,就以为是维族。

现在因为靳重山,他对这个崇拜鹰的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靳重山的朋友圈发了不少图,而且没有设置多少天可见。

斯野一条条翻,大多数是高原上的风景和喀什街头。

也有卖货链接、拉客信息、类似摄影大赛的活动广告。

靳重山发朋友圈的频率不低,有时三天一条,有时一天能上四五条。

单看这些朋友圈,看不出靳重山是个冷淡寡言的人。

斯野之前察觉到的矛盾感又上来了。

他看着这个人,总觉得他眼里看不进东西,对一切都不太在乎。

但这个人做的事,又让他觉得他心怀万千。

同乡小妹胆怯,靳重山会留下来陪她们,给她们吹家乡的鹰笛。

维族男孩遇险,靳重山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古城发展旅游,靳重山找来汉族学生,帮忙制作手绘地图。

对他这个丢失边防证的冒失鬼,开两个多小时车施以援手。

边疆人民信仰雪山,信仰大地,信仰翱翔的苍鹰。

靳重山像这些信仰的具象。

鸽子汤和拉面上桌,斯野放下手机。

他也许想得太夸张了。

靳重山是个人,怎么能扯到信仰的高度?

顶多,是个看似冷漠,却乐于助人的人。

斯野吃完鸽子,将拉面倒入金黄色的汤中,刚搅拌好,就听见手机嗡嗡震响。

是斯宇打来的视频。

斯野犹豫了下,接起。

一个身穿西装的三十多岁男人出现在屏幕上。

斯野说:“哥。”

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工作繁忙,他算是被年长十岁的亲哥拉扯大的。

这些年他们虽不像少时那样亲密,但出事之后,是斯宇一直撑着他。

家里的公司现在是斯宇在管,斯宇很忙,压力也大,抽空给他打来视频,他不可能不接。

斯宇看了他一会儿,似乎是在观察他心情好坏。

“哥,我吃鸽子呢,喀什的鸽子汤很有特点。”

斯野对准汤碗,又转回来,脸上已经挂上笑容。

“哥,我挺好的,你别操心。”

大约是刚喝过热汤,斯野面色红润。

斯宇这才点点头,“还在喀什?”

斯野一边吃面一边和他聊,只说想多在喀什待几天,没提忘记边防证的事。

斯宇是会议间隙抽空打来,只聊了不到十分钟,挂断前说:“放心玩,有哥在。”

斯野鼻腔泛酸,挤出笑容,“哥,我知道,我会好好照顾自己。”

放下手机,斯野一动不动地坐了会儿,手机又震动起来。

嗡嗡,单调的两声。

靳重山的雪山头像跳了出来。

斯野眼尾很轻地一张,立即点开。

[靳重山:想明天去塔县吗?]

嗯?不是说最少今明两天都会待在喀什吗?

[野:你明天能走?]

[靳重山:嗯。]

虽然差不多适应喀什的浮尘了,但能早点上高原的话,斯野当然愿意。

[野:行,那就明天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