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国际机场。
董承坐在沙发里,一手端着咖啡,一手拿着份医学杂志,丝毫不在意周围的嘈杂,专心致志。
他对面的男人倒是闲不住,撑着脑袋不停地往人头攒动的接机通道望去,望了一会儿发现啥也看不见,又把略带埋怨的目光扔向董承,
“这都过去十分钟了,他怎么还没来。”
“再等等。”董承抿了口咖啡,“他知道地方,你干看也没用。”
“你倒是挺悠闲。”
“我只是个司机,总得让我歇歇吧。”
那人还想说什么,就听到身后一声清澈地叫声,“董哥。”
董承站起身,笑着迎上去,“好久不见文逊。”
李文逊啧啧两声,“卖什么关子,我们明明上周还见过。”
董承笑而不语,顺手接过行李箱,“累不累,我在杨苑订了房间,一起吃个饭,当做给你接风。”
“不必破费了。”李文逊说,“去我家,我亲自给你下厨。”
“你确定”董承说,“那你怕是要多辛苦一点儿了。”
“嗯”
“我朋友。和我们一起吃,方便招待吗”董承看了眼直着腰僵坐在那里的人,
“还不站起来刚才是谁吵着嚷着问怎么人还没到的。”
“你朋友”李文逊这才注意到沙发里一直背对他的这个人,
“当然可以。”他笑道,主动向那人伸出手,“董哥朋友也是我朋友。不过,第一次见面,请你吃我做的饭唯恐招待不周。”
他看向董承,“咱们还是去杨苑吧。”
坐在沙发里的人突然肩膀抽了抽,低笑出声。
董承挑了挑眉,斜了眼他。
李文逊摸不着头脑,一脸疑惑地看着董承。
“虽然我真的挺想吃你做的饭,不过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机会。”那人站起来,正了正衣服,转过身,含笑盈盈地望着李文逊。
李文逊微眯起眼睛,觉得这人有点儿眼熟。
“不是吧,完全忘了我”那人故作惋惜地叹口气,眨了眨眼睛,
“要不来一场篮球熟络熟络感情”
李文逊一愣。过了一会儿,眼睛一亮。
“张……张束青!”他叫道,眼珠子来来回回把他全身打量了好几圈儿,
“你怎么……”
“我俩才是真的好久不见。”张束青温暖地笑着,上前给了他一个轻轻的拥抱。
李文逊仔仔细细地看着他,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那个高中时每天放学耐心教他打球的张束青,阳光,开朗,温柔,聪明。对于李文逊而言,既是朋友,又是老师,还是他每每想起仍然心存愧疚的人。
张束青穿着质地考究的西装,鼻梁英挺,身材矫健,不变的,依然是全身由内而发的蓬勃的朝气。在李文逊眼里,他就像阳光,不说话,不动作,就算只是看着他明亮的眉眼,都会感到如沐春风的舒适。
李文逊下意识地去看他的腿,眼底藏着紧张。
张束青看穿了他的心思,不在乎地安慰道,“好的差不多了,不碍事。”
李文逊舒了口气,“那就好。”
董承看着这俩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嘘寒问暖,“咱边走边说吧。等了你一上午,肚子都饿了。”
三人一齐走出机场,坐上了董承的车。
酒店里,李文逊问他们,“你们怎么认识的”
“记得之前你让我帮你咨询国内设计师,年底前广州那块地就得动工。”董承朝张束青扬了扬下巴,
“束青现在自己在上海成立了工作室,口碑很好,我就摸索过去了。”
“承哥托我帮忙的时候,合同上签的你的名字,我一看,这不是我学弟吗。”
“这世界也太小了。”李文逊笑道,“董哥,我有时候不得不夸你神通广大,出个差直接帮我把人脉打通了。”
“那也得你这位老同学有本事。不然我也遇不到,”董承说,“束青也是一年前才从国外回来,他的工作室起步其实在德国,我也是考察了很久,才决定找他。现在看来,我慧眼识珠。”
“原来你之前出国了,”李文逊不满地看着张束青,“出国了就不跟我联系了我还以为你跑到月球去了。”
“你以为我不想联系,要不是你那个……”张束青还没说完,就被董承猛地几声咳嗽打断了。
李文逊眼皮一跳,脸色微变。
张束青立刻意识到了,尴尬地笑了笑。
李文逊脸色立刻恢复,端起酒杯,“庆祝你工作室成立,也庆祝我们有机会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