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德国联合会杯(FIFA Confederations Cup 2005)是国际足联举办的第七届联合会杯, 作为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前哨战,这届比赛在德国的多个城市举行,包括科隆、法兰克福、汉诺威和莱比锡。比赛时间为2005年6月15日至6月29日。
联合会杯共有8支球队参赛, 包括上一届韩日世界杯的世界冠军巴西、上届的欧洲杯冠军希腊、亚洲冠军日本、非洲冠军突尼斯、大洋洲冠军澳大利亚、南美冠军阿根廷、北美冠军墨西哥,以及东道主德国。
比赛采取了小组赛加淘汰赛的形式进行, 球队被分为两组, 每组四队,前两名晋级半决赛。上半组是德国,日本, 希腊,阿根廷,下半组是突尼斯, 澳大利亚, 巴西, 墨西哥。
虽然说这项赛事在之前一直办得不温不火, 被戏称是全明星友谊赛,但今年在德国,因为被看成是世界杯的重要预演,所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再怎么嘲讽它是友谊赛, 也还是比友谊赛要认真的, 毕竟是淘汰赛制,而且最后真的能捧起个奖杯呢。
这多少算是一次大练武,要见一些真章。
不管是足坛专业人士还是球迷们都对克林斯曼的真实执教能力、处于转型期的球队实力究竟如何, 充满了焦虑。
上一届韩日世界杯是其实阵容就够青黄不接的, 一度被称为是历史最差阵容,除了前场的巴拉克和看门的卡恩,全队找不出第三个核心人物来, 可谁让巴拉克真就太超神,巅峰期巨星就是强到简直不讲道理,踢个进攻核心仿佛能一个人提升一整个队伍的实力似的,不被看好的德国队硬是风风火火闯入了决赛。
尽管0:2输给巴西是有点痛心的,但不管怎么说,上届世界杯他们还强大到能进决赛,今年是本土参赛,结果却难说了。
光是看着克林斯曼在队里攒的这些小毛头,很多人就一阵头痛。
图片报画了个克林斯曼抱着襁褓中小婴儿卡尔的讽刺插图,用来讥讽这惊天地泣鬼神的未成年中后卫选择。尽管克林斯曼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还是把卡尔从第一场比赛的首发名单里拿了下去,宣称只是招来做个替补,但大家还是不愿意放过他。
替补?17岁小孩当替补,你认真的?
不如说主教练的退让更加让他们确信克林斯曼就是脑子发烫,一时冲动,胡乱按名气塞人进来。卡尔在报纸上广受好评,是因为相对同龄人他真是太棒了,不是大家真的觉得他能代替二十几岁的巅峰期成熟球员来踢国家队比赛。
他连一场德甲比赛都没踢过,就直接进国家队啦???
克林斯曼,你看看你荒唐不荒唐吧!
就连拜仁高层都有点忧虑,别的倒还好,他们主要担心年纪太小,在国家队一不小心被人踩一脚都能嘎嘣伤了,那怎么办?刚签了合同的心肝宝贝,自己都还没舍得用,盘算着租借呢,先给你克林斯曼拿去了,不上场挨骂,上场了挨创,真是的。
但不管怎么说除此以外没什么坏处,所以尽管私下里和鲁梅尼格嘀嘀咕咕,对外赫内斯却是坚定地为卡尔站台,直呼卡尔再年轻也是德国杯季军,破防的人不妨先看看自己主队今年什么成绩。
他的偏心只让媒体和球迷更反感了,有些人破口大骂我主队什么成绩我不知道,就知道你们拜仁球员是德国杯八强(…)还质疑起了克林斯曼非要带卡尔怕不是在背后偷偷舔赫内斯和鲁梅尼格,想等到国家队干不下去了,回拜仁混口饭吃吧!
已黑化.jpg的马特乌斯就是这一观点的主要支持者。
除了公众外,德国名宿们的嘴也是必不可能停的,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就再次出山写了专栏点评卡尔,算是当了一回理中客,极大地赞美地这个年轻球员的天赋和才华,但也猛烈地抨击了克林斯曼的抉择,认为他是拔苗助长,贪心不足,剥削未成年(?)
“卡尔只要正常成长,进入国家队是迟早的事,过早把他选入队伍,对这个孩子能有什么好处呢?这和让未成年人上战场有什么区别?”
这一手天平抬得好,算是迎合了大部分人的看法,一下子把克林斯曼又推上了被口诛笔伐的最高峰,但成功把拜仁和卡尔摘了出去,甚至隐隐把他们塑造成癫子主帅受害者了似的。
赫内斯美美举着报纸看,深感自己这一签,签下的是拜仁未来十年的后防安稳,真是签得好啊。
克林斯曼把卡尔召进国家队,也是好签啊。
为什么说是好签呢,主要是希望能给更多机会给卡尔,让他踢出更高水平来,如果赢了最好;但如果输了,巴西夺冠了,那拜仁还是最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功劳,谁让他们首发了三分之一的球员。
至于克林斯曼,两个字:随缘。
他是真拜仁粉,理智粉。
人在队中坐,头条天上来,卡尔第一天看报纸被吓了一大跳,所以第二天他就没得看了(…)是字面意义上的没得看,不是报纸没了,而是大家不给他。
他早餐时巴巴地坐在那儿擦嘴巴,看着对面的克洛泽在认真看报,仿佛完全感受不到他期盼的视线,看完叠起来就给别人了。
那个别人是卡恩,更绝,看完直接把报纸往屁|股下一塞,继续美美干饭。
报纸人间蒸发,他也仿佛自己从没见过这东西。
卡尔一时间竟然都有点不知道是自己是该尴尬还是哭笑不得。
不过虽然才入队两天,但他已经很有小聪明地知道了该去磨谁。
“schweini,schweini……”卡尔借着端香肠盘子的机会,很小声地和施魏因施泰格说:“给我看看嘛。”
波多尔斯基坐在施魏因施泰格另一边,做了个无声鬼脸,更小小声地用曲折的语气学这撒娇劲:“schweini,schweini~”
夹他们俩中间,施魏因施泰格是哪个也搞不定,又在桌子底下偷偷踢波多尔斯基的脚,又是苦恼地和卡尔说:“没什么好话也没什么坏话,无所谓的,别看了。”
但他感觉卡尔看起来很失望,很落寞,看起来很乖得垂下不存在的什么兔子耳朵一类的东西不说话,一下子又心肠软下去了:“那,那我等会儿房间藏一份,你回头找我玩,偷偷看……嗷!”
“对不起,巴斯蒂。”路过的拉姆惊讶地说:“我没注意到你的胳膊在这儿!抱歉抱歉。”
他又问卡尔:“卡尔,你在这儿干嘛,怎么不坐回去?”
卡尔把香肠放下给施魏因施泰格吃,立刻又溜回去了。但他其实没用等到晚上偷摸去找施魏因施泰格玩躲在他卫生间偷看什么的,次要原因是对方也没藏住,直接被拉姆给抄家了(……),主要原因是在全队都不想给他看报纸的情况下队长巴拉克宛如神人天降,直接丢给了他:
“屁大点事,又不是1|8|禁报刊。”
他往沙发里架着胳膊一坐,满脸不屑地说:“给他看,报纸又吃不了人。”
卡恩面露不虞,但也没和他正面开战,只是冷哼一声走开了。卡尔则是很快看完了,确实松了口气——施魏因施泰格没骗他,不算坏话也不算好话,单纯质疑他不该在这儿,但其实这也没什么,卡尔已经做好了这种思想准备的。
就是主帅克林斯曼为了他担了很多莫须有的骂名,这让他稍微有点沉重,但卡尔知道除了好好训练好好表现,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教练没看走眼以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说到底是成绩说话,外界纷纷扰扰,是因为比赛还没开始,赢了球什么都好办。是十七岁还是二十七岁,只要能踢好比赛,有什么要紧?
他看完就把报纸收好了,感觉好像也不应该还给谁——主要是感觉如果再递给巴拉克的话会怪怪的——所以就直接放小茶几上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巴拉克却扭着头来和他说话:
“看哭了吗?”
?
卡尔抿了抿嘴:“没,没有……”
他还没继续说话,克洛泽已看不下去走了过来:“行了你,捉弄人做什么。”
“我才没有。”
卡尔发现了巴拉克是反驳型人格,具体表现为不管克洛泽说什么,他都说我才没有。
其实因为身在慕尼黑,见惯了报纸上足球版面唇枪舌战天天骂,卡尔看了报纸真的感觉还好,这样的内容大家都不想让他看,见他看完了态度也很小心尽量不提,他再次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好像真的被当成小孩子了。
这让他既有一点点苦恼,但却也好像有种莫名的羞涩和高兴。被父母溺爱烦了的小孩才会讨厌被当成孩子,绝对会把队友们当成不尊重自己的爹味男,像卡尔这样的只会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温暖的环境。
这种温柔的情感是不可明说和明确感谢的,他只在训练场上表现得更活泼认真,还有很勤快自觉地跑来跑去,帮忙干些类似于捡球收球的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