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上又圈出一块新的空地, 就在原先的兔棚背后,挑了一个僻静处,竖起更高更密的栅栏。
栅栏里头依旧铺着洁净的干草, 摆了数只大笼子, 食槽中放着萝卜菜、红薯苗、麦麸和豆饼。
每只笼子里,都装着一只刚猎回来不久的野兔。
据那位马兽医讲, 尚未驯化的野兔胆小又好静, 野性未褪,最需要的是圈养防逃。
所以方屿并不打算像对先前小花小黑的后代们一样, 任由它们在窝棚中散放着,也不能直接照北辽人那样,将兔子扔进去了事。
他想等再过些时日, 到了母兔发/情最频繁的时期, 直接将先前的兔子抓到这边笼子来,按笼分配。
虽然之前那些勉强活下来的小兔依然瘦弱,短时间内还看不出这法子灵不灵,但马兽医承诺,往后兔子再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他, 算是给方屿吃了颗定心丸。
经此一遭, 他觉得也是时候扩充一下兔子的数目了。
一来之前的兔肉兔毛都卖得很好, 说明畜养兔子这事儿是有利可图的。二来照北辽人的经验, 不同母胎出来的兔子越多, 往后才越好继续繁殖。
他同庄里的几家猎户说好了, 往后再猎着活兔子,就直接替他留起来。
只不过这样一来, 想必很快兔子大军就不止占领庄子上这么一点儿地方了。
方屿和姜天成商量过后, 将这事禀给姜老爷, 重新商定了姜家和方屿的分成。
姜家出地出人出饲料,兔肉和兔毛的成品还要在姜家的铺子上售卖,其余的则全由方屿承担照料。反正他现在是庄子的管事,也很方便。
至于最后的获利,姜家则和方屿一人一半。
姜管家直叹方屿真不愧是他一眼就瞧上的人,能从一个小小的长工做到与姜家分利的份上,那真是破天荒第一人。
可姜天成却一点儿也不满意,觉得方屿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兔子拉扯大,反让姜家占了便宜,怎么看都是他吃亏了。
还是方屿哄他,说反正这兔子的进项都被姜老爷划拨到了他的账上,是谁的都一样。
这算是姜天成在姜家第一个正经接手掌管的账目,方屿觉得很值得。
这边庄上的兔子得到了妥善安置,那边四时食铺的生意则更好了。
自打上回的事一闹开,如今人人都知道,这四时背后的东家其实还是姜家,再没人敢寻机来闹事。
若真是小商小贩的,做买卖倒还难免有磕绊,但像姜家这样的城中大户,除非是有人实在想不开,要给自己找点罪受,否则不会有人不长眼。
至于生意更好了——
完全是拜那日姜天成和那秀才的骂战所致!
围观了全程的街坊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上府乡的人都知道了:四时食铺的糕点好吃到叫学生连书都不想念了,甚至传言越来越离谱,还有说吃了能治百忧解千愁的……
为首的秀才后来听说此事,想起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反倒为他人作嫁裳,气得大病了一场,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
结果眼瞅着快好了,他的好友三四竟特地买了四时的糕点去探望,十分热情地向他力荐这“解忧糕”,当场白眼一翻,又多躺了一个月,便是后话了。
受四时的启发,不少商贾发现了在龙门坊开食铺的好处,坊间渐渐多出好几家卖吃食的铺子来,有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也有的像他们一般,只小小的一间门脸儿。
但没有一家能比得上四时热闹。
每每四时换了新的食铺,他们还会支人偷偷来学,抄了名字买了糕点回去仿制。
李一树跟方屿抱怨过,方屿却笑笑,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不知道。
只有形而味不足,仿也没甚用处。
试水的两月过去,铺子的账上有了不少盈余,居然比方屿先前预计的情形还要好。
他终于放下心,让李一树又招了一个机灵的伙计帮衬,这才稍微从前阵子的忙碌中喘口气来。
这日歇息,他带了新近去庄子外的山里摘来的鼠麹草,准备去给姜天成做清明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