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开张的那天, 姜管家也亲自来了。
姜家府上一直有不少下人在外自己做小买卖,但能让一府的管家如此亲临恭贺的,方屿是第一个。
一来, 是因为管家自将他招进姜府开始便尤其赏识他, 又一手把他从庄子里带出来,看他如今当真有了小小作为, 心中很是得意于自己的慧眼识珠。
而另一重重要缘故, 自然是因为要看小少爷的面子。
所以姜管家不仅带着贺礼来了,甚至还邀请了一些自己的熟人朋友来捧场。
李一树激动得要命, 还以为这姜家是看上了他们的小铺席,要给他们做靠山。
方屿心下却清楚,能让管家如此郑重其事地带人来, 多半还是姜天成特地向他央告过这件事。
方屿这数月来日日都在和姜管家打交道, 两人过从甚密,亲近不少,故而道谢之后方屿索性直截了当地问:“姜叔,您今日来我这儿耽搁一趟,老爷会不会不高兴?”
经过上一遭姜天业走失的事, 姜老爷如今对姜天成的态度愈发温和, 姜夫人也十分安生, 没再想法子作怪。
可若是让姜老爷觉得, 姜天成胳膊肘往外拐, 公然借姜家的名气给他一个下人撑腰, 只怕又要对他心怀不满。
“老爷知道的,不碍事。”姜管家笑呵呵道, “我今天来, 也是为着还有另一桩喜事要告诉你。”
“门头山庄子上的张管事, 前几日因为篡改账本,中饱私囊,已被我逐出姜府送了官。如今庄子上正好缺一个管事,你来做如何?”
姜家的几个农庄都不小,通常一个庄子会配三到四名管事,由于这些管事同时还会在姜府身兼他职,庄子上的事务都是几人轮流料理,共同负责的。
正因如此,虽然他们偶尔会抓出像张管事这样的家贼,却并不太会影响农庄的正常运转。
姜管家现下迫不及待地把这事提出来,不过是因为看方屿有自力更生的意图,担心他在外头挣到了钱……跑了。
这可不行。
别说他用着方屿得心应手,便是小少爷也离不开他啊。
自打他被调来府里,小少爷对家里的生意是一日比一日上心,近来颇有些姜老爷年轻时的风范。他要是走了,另找个得力的下人不难,可要再找能得少爷欢心的,怕是比登天还难。
“不是要你回庄子上,你平时主要还是在府上跟着我,庄子上有事时你便去,账本每月也会有人带回府里来,顾着一二就好。”
姜管家看他没有立刻答话,又敲打道:“方屿啊,你可不能为了自己的小店就耽误府上的事啊。”
方屿正想着庄里的兔子有着落了,闻言笑道:“姜叔您多心了,我是姜家的人,当然是凡事以姜家为先。再说这铺子有我表哥打理,也用不着我什么。我就是太高兴了,一时没反应过来。那我就先在此谢过姜叔和老爷的抬爱了。”
姜管家看方屿那平静无波的面色,对这句“太高兴了”表示有点怀疑,但想到他素来沉稳可靠,说话算话,便没再多说。
外头光顾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他看了一眼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少爷,这会儿正在铺子里头兴高采烈地帮忙,充满钦佩地感叹了一声:“……倒也算不得抬爱。”
都是你应得的。
能让他们家小主子变成现在这样,那可真不是普通人。
所以尽管老爷其实对他越俎代庖揭穿夫人的事略有微词,却也没有当真怪罪于他。
两人这边说着话,姜天成手里拿着一块热乎乎刚出炉的黄米枣糕过来了,双眼亮晶晶地问:“你们说什么呢?姜叔,你怎么还没走啊?”
方屿:“……咳,少爷,姜叔是客人。”
姜天成吐了吐舌头,道歉道:“不好意思啊姜叔,我不是撵你的意思啦。你看铺子上这么忙,怕照顾不好你嘛。”
第一次看见三言两语就认错的姜天成,姜管家惊得原地呆了片晌。
少爷自打十来岁起,可就再也没有对谁露出过这般乖巧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