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第一次登台演出,薛皎因为在上学没能参与,十分遗憾。
好在学校给了录像,作为领读,珍儿站在最前头,视频拍得非常清楚,拿回家后全家一起观看,也算圆了这场遗憾。
宁远一中今年没搞国庆相关的活动,但是非常实在的,给学生们放足了七天假,包括高三生。
哪怕回校就要迎接本学期第一次月考,也没办法减少国庆长假带给学生们的快乐。
高一高二的学习相对而言没那么紧张,很多学生家里都有出行计划,高三生几乎就不存在国庆游了,一定要旅游,熬过这一年,足足三个月的时间可以随便玩,没有暑假作业,没有开学压力,如果高考成绩够好,还能得到家长的大笔资金支持,想怎么耍怎么耍。
反正就薛皎知道的,他们班几乎没有同学国庆要出去玩的,都是自觉在家学习。
假期第一天是国庆当天,薛皎浅睡了个懒觉,八点多才起,每天早上多睡一会儿,是她给自己假期生活最大的放纵,其他时间都跟在学校时一样,卷子刷得飞起,昨晚就是写完了两套卷子,十一点多才背完书睡觉。
起床洗漱完去吃早饭,珍儿也多睡了一会儿,赶上跟妈妈一起吃早饭。
薛皎家里没有“食不言”的规矩,饭桌上可以说话,甚至经常一边吃饭一边聊些日常,只要注意嘴里的食物咽下再说话就行了。
薛珍适应得特别快,尤其是薛皎上学,平时只有晚上回来的夜宵时间能跟妈妈多说几句,薛珍更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喝着热乎乎的豆腐脑,小姑娘的声音也跟豆腐脑一样软软嫩嫩的,“妈妈,阿公说,今天有大阅兵可以看。”
“对啊,一会儿咱们一起看大阅兵。”薛皎昨晚多写了半个小时卷子,就是为了今天看阅兵,放假前老师还特意提了,说今年赶上大庆,很难得,希望同学们不要错过,学习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其实就算老师不说,薛皎也会看,她知道爸爸作为退伍军人的特殊情怀,早就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带爸爸去一次北京,看天安门升旗,去祭奠人民英雄纪念碑,去爬长城。
薛珍歪着小脑袋,一脸不解:“妈妈,阅兵就是校阅对吧?我们也能看阅兵吗?我听阿爹提起过,说皇伯伯不喜欢看校阅,喜欢看打马球,可是我跟阿爹说我想看校阅,阿爹说不行呢。”
现在再听到梁桓相关,薛皎心中没有丝毫波澜,她只惊讶:“你阿爹还给你说过这些?”
薛珍:“珍儿不小心听到的,阿爹说不能在他书房玩儿,后来我就没去过了。”
薛皎回答女儿上一个问题:“当然可以,咱们国家的阅兵式是公开的,所有人都能看,不光给咱们国家的人民看,还要给别的国家看。”
用她爸爸的话说,这叫亮肌肉,想再欺负我们,先好好掂量掂量。
薛珍毫不怀疑妈妈的话,她欢快地晃着悬在椅子上够不着地的小短腿,再一次比较后得出结论,妈妈这里好。
[小天女说的是真的吗?陛下不喜校阅?]
[齐王曾是天子近臣,其所言应当为真。]
[不喜校阅并不为过,穷兵黩武非仁君所为。]
[秋射乃太祖皇帝留下的规矩,自有其道理。]
[正是,若无校阅,如何知禁军之战力,若禁军懈怠,危险的可是皇城。]
[况,文武百官臣属百姓不愿陛下穷兵黩武,可不是希望皇帝沉迷马球。]
[话说在下朋友的朋友有一友人,家中颇有家资,这友人急病去世,诸子争家产,打了个头破血流,最终家产竟落到他最不起眼的儿子手中。]
[?你在说什么?]
[怎好将朋友的私事拿到天幕上来讲,此非君子所为。]
[胡言乱语,家产当然是由嫡长子继承,怎会有诸子相争的余地。]
[来来来,再多讲些,好听爱听。]
[咱们不是在讨论校阅吗?]
[忽然扯上朋友家传闻,引众人好奇,定是陛下忠实拥趸,不愿我等议论皇帝。]
[《天幕题集》火爆售卖中,典藏版即将上市,诸位敬请期待。]
[收题的,你家《题集》卖的也太贵了,不能便宜点吗?]
[抱歉,收集题目靡费巨甚,成本太高,降不下价,但若是曾与在下有过交易,可享受一次九八折。]
[这种书全家买一本就够了,谁还会买第二本。]
[我猜他的意思是,卖过题给他的可以便宜一点买书。]
[我那朋友的友人继承了家产的儿子,天资平庸,与其诸位兄弟不可相比,诗书不成,骑射不精,胸无大志,唯好玩乐,尤爱马球。]
[你怎么还在说,对得起朋友吗?]
[……]
[怎的,听说陛下也爱马球,要给你那朋友的儿子寻一晋身之阶?]
[天女娘娘的同学曾言,我有一个朋友,往往代指的是自己,不会你就是那个天资平庸的儿子,想向陛下自荐吧?]
[等等,你那位朋友,该不会姓梁吧。]
[前面的仁兄认识那人?可否告知其身份,这般肆意在天幕上公布友人隐私之人,实在可恨。]
[……梁?是我想的那个梁吗?]
[我好像有点懂了。]
[所以不喜欢,是因为自己不行吗?]
[你们在打什么哑谜?]
[我也没有看到什么弹幕,怎么突然间看不懂。]
[真是可笑,身居高位常坐高台之人,并不强求其骑射皆精,怎能因此荒废军业。]
[你们……你们说的是陛下?!]
[陛下?陛下不喜校阅,然后呢?有什么好惊讶的?]
[我的天,你们真是什么都敢说,就不怕诛九族吗?]
[我们说什么了,我们不过讨论一下那位兄弟不成器的友人之子,你可不要胡乱指责。]
[就是,我们什么都没说,谁要是提陛下,谁才是妄议圣上。]
[可若是这般,长久以来,难免军备废弛,与国无利啊!]
[要是按照这个逻辑,连禁军校阅都不在乎,克扣边军军饷,似乎也不是不可能了。]
[刀不磨不利,主人不重视,若是有朝一日需持刀御敌,就不要怪刀钝甲薄了。]
“混账!”天成帝整张脸都变成了可怕的朱紫色,愤怒过后,还未来得及发泄,忽然一阵阵头晕目眩,要不是大太监搀得及时,非得摔地上去。
“可、可恨……”天成帝被大太监搀扶到御椅上坐下,嘴里喃喃着:“朕要诛他们九族!”
太监宫女们已经遣人去传太医,天成帝坐着不动,那股晕眩劲儿散去一些,恨意涌上心头,“梁桓!都怪这贼子!”
本以为是个忠心可用的,原来私底下竟如此编排他,毁他声誉,果然是个乱臣贼子,当初就不该一时心软,放他出京。
方才天成帝看见那些弹幕,险些就忍不住出声发言了,最后一刻强行忍住。
“拟旨!”天成帝愤恨道:“朕要下旨,夺了他的王爵!”
左右侍人不敢违背,连忙去准备空白的圣旨和笔墨,东西还未送来,太后宫中遣人来请。
天成帝之前因为军饷之事,与太后闹得有些不愉快,此时心情欠佳,更不愿意过去听太后教训。
他可是天子,在天幕上被一些贱民议论指责就罢了,太后可是他亲娘,竟然也不安慰安慰他,只知道教训他,他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憋屈。
“太后可有说唤朕何事?”天成帝坐着没动,也不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