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就连薛皎这个高三生也不例外。
宁远一中虽然克扣学生寒暑假,但法定节假日那一天两天的,都给学生们按时放了,让学生们回家过节,也没有什么调休。
当然,放假归放假,作业归作业,三天假期薛皎背回家几十张卷子,这还只是各科老师发的,更不用提《五三》、《高考密卷》、《小题狂练》以及学校自己印发的《课后专练》、《每日一测》等等。
薛皎的书包越来越沉,薛青山去接她放学,接过书包,沉得压手,再看看女儿单薄的肩膀,薛青山直发愁,回家之后手机就开始给他推送带拉杆和轮子的书包。
薛皎赶紧打消爸爸这个念头,书包重点儿没关系,知识的重量让她感到很安心。
高中都放假了,小学生们当然也放了。
薛珍已经上了半个月的学,每天薛皎放学回家,都要先问问女儿,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开不开心呀?跟同学们相处的好不好?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呀?
薛青山和冯英在一旁含笑看着,皎皎问的这些,不就是她小时候放学回家,他们会问的吗?
可能她自己已经不太记得了,但这一幕仿佛一个轮回,让人看了,不由心生唏嘘。
问过一两回,后面薛皎刚进门,听见她脚步声和开门声的珍儿已经冲过来,给妈妈和阿公拿拖鞋,小嘴嘚吧嘚吧开始讲她在学校的事。
珍儿的心理年龄确实要比同龄小朋友稍微成熟一点,混在一群六七岁的小孩中间,有时候还鼓着脸跟妈妈吐槽,说同学太幼稚。
不过毕竟还是个小朋友,需要同龄玩伴,不过几天,就交上了新朋友。
跟亮亮哥哥不一样的朋友,有男生有女生,下课了就牵着手出去玩——周亮亮很失落,他一下课就跑下楼来找妹妹,生怕有人欺负她,可是没两天,妹妹就不需要他了,教室里都找不到人,每天都有不同的一年级小屁孩围着他妹妹。
不过周亮亮是个大心脏小朋友,这点儿失落没能占据他三分钟注意力,他很快就带着他的朋友,和薛珍的朋友们玩到了一处。
周亮亮可得意了,他的兄弟们都没有妹妹,只有他有,他们都可羡慕了。
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还很高兴有“高年级”愿意跟他们一起玩儿呢。
朋友之间也有远近,薛珍有了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有一回好朋友上课跟她讲话,两个人还被老师批评了。
薛珍回家之后,跟承认错误一样向妈妈还有阿公阿婆汇报。
薛皎忍俊不禁,为了安慰女儿自揭其短:“妈妈小时候也被老师批评过,不止一次,没关系的,珍儿不是故意上课讲话的对不对?”
薛珍忙不迭地点头:“对,蕾蕾跟我说,让我下课了打卡片跟她一队,我就答应了一声。”
薛皎疑惑,什么打卡片?
薛珍从书包里摸出一把小圆卡,把她最喜欢的两张送给妈妈。
冯英跟薛皎解释,这是小学门口卖的,现在的小孩子们都喜欢玩这个,她给珍儿买了几回回,孩子手里这么多,有的是她从同学那里赢的,有的是周亮亮给她的。
薛珍跟妈妈说:“有些男生在攒烟卡,我不喜欢那个。”
薛皎一脸迷茫,烟卡又是什么?
还是冯英,她每天送孩子上下学,接触多了才了解,“就是烟盒,不知道怎么流行起来的,我前几天去接珍儿,看到一个孩子挨打,把家里的烟都丢了,就为了烟盒,还不如买这小圆卡呢。”
薛皎不由感慨,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游戏,她妈妈跟她讲过,她们小时候跳房子、翻花绳、抓石子、斗鸡、拔河还有跳绳等等。
有些游戏延续到了薛皎小时候,她跟妈妈玩过翻花绳,沉迷抓石子的时候,爸爸特意开车到河边,给她找大小均匀表面光滑的石子让她玩儿。
不过薛皎小时候最流行的还是跳皮筋,她有一个朋友,是跳皮筋高手,每回只要自由组队,都是她们俩一队。
后来两人还成了高中同学,依旧玩得很好,可惜……
薛珍给妈妈讲她在学校玩什么,也听妈妈和阿婆讲她们小时候的游戏,听得津津有味,觉得有些游戏,比打卡片好玩儿。
薛青山和冯英在这方面从不扫兴,薛皎小时候想玩什么,爸爸妈妈都是尽力满足她,现在换成孙女也一样,她想玩的,家里人都愿意带她尝试。
薛珍过得快活极了,妈妈这边上学也比阿爹那边好,老师很好,不打人,她不用看笨蛋堂哥们功课太差,书童替罚。
同学们也很好,虽然有时候有点吵闹,但大部分同学都很可爱。
她带了外婆和妈妈教她的新游戏去学校,同学们也愿意跟她一起玩,踢键子、跳绳、跳皮筋都好玩儿。
同学还悄悄跟她咬耳朵,说这些游戏她妈妈也喜欢玩,她们在家还玩了。
至于学习,这是薛珍最不操心的,她低龄入校,原本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还有些担心,怕这样的小孩听不懂话不好管,怕她万一不能自理,下课还得去厕所给学生擦屁股,真擦屁股。
不过很快她们就发现这些担心是没必要的,薛珍年龄虽小,却比她同学们更沉稳懂事,听课也认真,虽然有时候上课喜欢自己翻书看,但老师点她起来回答问题,她都能答上来,老师们课后找她问过,确定她是都学会了,就不再管她了。
老师们教的学生多了,见识也多,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
天才儿童是这样的,接受知识的速度和能力都远超同龄人,再强迫她去学已经学会的简单内容,是不合理的,不如让她自由学习,给她提供足够的知识土壤,她会自己生根发芽。
反正薛珍只是不听课,她也不闹腾不影响其他同学,就自己看书。
班主任老师知道她喜欢看书,还特意领她去办了学校的图书卡——一般是三年级才开始办的,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年纪小,借书弄丢、忘了还这种事太容易发生。
小学的图书馆当然更适合小学生们,书籍比较基础,也更浅显易懂,薛珍像跃进知识海洋的小鱼,每天都能找到让她感兴趣的书。
她这学上的,比她妈妈轻松多了,每天上学开心,放学开心,干什么都开心。
相比薛珍的轻松,天幕下,丰朝跟不上薛皎学习节奏试图跟薛珍一起学的人,就没那么舒服了。
小天女上课看别的书?没关系,老师还在讲台上讲课,他们听着正好!
都说现在小孩子太卷,小学入学已经要求一定的识字率,但实际上按照课本,小学语文第一课是从拼音教起的。
市二小属公立,老师们还是按照课本教,但前面最基础的课程速度明显加快,基本上就是过一遍,一节课能上原本两节课的内容。
不管进度多快,薛珍都赶得上,这些大部分她都自学过,没有自学到的,老师讲的时候她抬头听一耳朵就学会了,然后继续低头看书。
跟她一起学的丰朝人,不管年级大小,都追得比较辛苦。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也提前学习过,那汉语字母表,有心学习的,各个都背熟了,也学着写了。
家里条件好买得起纸笔的,就写在纸上,买不起纸笔的也有其他办法。
有用树棍在地上写的,大地就是他们的纸,找一根直溜一点儿的小树枝就是笔。
家里大人要是愿意支持,给做一个沙盒也行,弄个最简单的榫卯扁木盒,盒子里装上筛好的细沙,在沙盒上写字比在地上写更容易,写满了晃一晃,沙子变平整,还能继续写。
这些办法不容易留存写的字迹,想把写的内容保存下来,也有别的办法。
之前有人在天幕上说可以用木板作纸,烧黑的树枝作为炭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