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宣和帝一听完儿子的话,就知道他心里在委屈了。可再委屈能怎么办呢?大皇子的伤都还没好,宣和帝每见他一次,他都会嚷嚷着“请父皇为儿臣主持公道”。

宣和帝是不耐烦听这个,但大皇子总归是自己的儿子,总不能不管。而且,谋害皇嗣本就是灭九族的重罪,就算大皇子不提,宣和帝也定是要将幕后之人揪出来的。

“既然蔡爱卿那边得了证词,就是该到你的王府上去查一查。”宣和帝好言劝了一句,“皇儿身正不怕影子斜,又何须在意这些?”

“父皇。”四王爷知道宣和帝说的是实情,但被诬陷,总得诉苦。否则,这股怨气,他怎么憋得下?如果他闷不吭声,那才可疑呢。

宣和帝看到刑部送上来的卷宗时,正是因为第一时间想到“手足相残”上,所以才会气得头脑发胀。

想当年,宣和帝也曾经历过手足相残,可他却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重蹈覆辙。

宣和帝到了这个时候才隐隐的怀疑起,自己当年“秘密立储”是否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父皇,儿臣怀疑,此事必定有人幕后捣鬼,想让儿臣与几个皇兄皇弟之间互相猜忌!”四王爷这会儿已经不再说自己有多么多么委屈,多么多么冤枉了。他从宣和帝刚才的表情和语气之中,已经知道了宣和帝不想再听自己废话了。

如果说太多,只会适得其反。

四王爷见好就收,干脆换了个方式,让宣和帝知道自己仍是那个兄友弟恭的赤几王。

宣和帝又何尝不知道这点?

所以他才会担心,自己的几个儿子会因为这些事而导致兄弟阋墙,重走宣和帝他们那一辈的老路。

四王爷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了,从宣和帝那儿出去之后,便去见大皇子了。

大哥遇刺,他这个当弟弟的也是该去看看才是。

大皇子确实伤得很重,饶是这段时日住在宫里,天天都有太来看过,却也还是没那么快好。而且在宫里做事有些束手束脚,倒让他有那么一丝后悔,早知道就不留在宫里休养了。

宣和帝命令刑部和怀阳府尹到四王爷府上的事,京里都传遍了。

皇贵君又是亲耳听见宣和帝下的令,锦硕王根本没办法装作自己毫不知情。

两个王爷一见面,赤几王立刻就跟锦硕王表示,京里那个骇人听闻的灭门惨案与自己无关。

当着面,又是在宫里,锦硕王当然不能赤几王说什么,只表示自己相信他的话。

两人面上都是客客气气,四王爷那一脸的担忧不似作伪,锦硕王的大度也不像是装出来的。

只可惜,两人心中各有考量,各有各的小九九。

在锦硕王心里,想着的却是——灭门惨案与你无关,那么派人行刺的事就与你有关咯?

在赤几王的心中,却也一直知道他大哥没什么容人之量。

四皇子探望大皇子,向大皇子推心置腹,大皇子也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怀疑过四皇子……

兄弟怡怡的佳话传到了宣和帝的耳朵里,让宣和帝十分满意地点了头,一直紧锁着的眉头也舒展了几分。

这大概是宣和帝的这段时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四皇子从大皇子这里出去之后,就去见了皇贵君。

皇贵君当时也在场,听到了刑部尚书和怀阳府尹对太皇贵君所说的话……这可比四王爷从外头转了不知道几嘴听来得更清楚。而且,四王爷今日既已进了宫,又来探望过大皇子,于情于理也是该到父后跟前走上一遭了。

四王爷一见到皇贵君按着规矩先行礼、问安之后,才将自己今日的来意说出来。

皇贵君本来就憋了一肚子话想要跟四王爷说,但大皇子还在宫里,又是那种疑神疑鬼的性子,让他确实很难办。

现在四王爷主动到后宫里来,明面上是先探望了他大皇兄,之后才见的皇贵君。就算锦硕王心里再不乐意,那也不能在这方面上说什么,倒是变相解了皇贵君的困局。

皇贵君屏退左右,这就小心地问起了四王爷,关于京里的灭门案。

四王爷知道他父后想问什么,无非就是想知道这件事究竟是不是他做的罢了。

如果,父后只有他一个儿子,只为了他一个人谋划,那四王爷绝对会对皇贵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