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宣和帝把那些谣言听了一耳朵,倒真是被气到了,嘴上嚷嚷着“刁民”,竟是被生生气晕了过去!

等到他醒过来,便立刻命人张贴皇榜,让百姓们不要轻信、轻传谣言,并将肆意散播谣言的人都抓起来。

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谣言仍是屡禁不止。

第353章

宣和帝此举治标不治本, 才刚施行了没多久,朝廷也抓了不少的人,却引起了百姓之中更大的反应。

宣和帝想要的结果非但没有出现,反而使得灾民越发怨声载道。

在没有出现宣和帝想要的结果时, 朝臣们再次上奏, 请皇上先将灾民安置好,再对百姓们进行疏导。

待宣和帝问及他们该如何处置时, 就有朝臣提议道:“不若就与当年水灾灾民涌入京师一样, 就在怀阳城外搭设茅屋, 以供灾民们暂住。”

不放灾民进京的话,只这么安排倒是可行。

宣和帝当场就允了。

然而,在此之前,宣和帝的态度过分强硬, 直接派官兵四处抓人, 已经让灾民和百姓形成了十分不良的观感。现在,就算朝廷里有了新的有利于灾民的举措,在灾民看来亦不过是亡羊补牢罢了。

之前日蚀、月蚀的事还没有定论, 现在又出现了这么大的地震, 而朝廷也没个什么解释,这叫百姓如何能接受得了?

宣和帝本来已经停了早朝, 但为了灾民的事, 他也不得不重新坐到太和殿内, 同朝臣们商议起这件事来。

谣言这种东西,一经兴起便很难停下。

就算在宣和帝的铁血政策下, 大家不敢再提、不敢闲谈,但心里总还是记得有这么个事的。

而当初,五翁主陪嫁的侍卫连夜进京的事已经是众所皆知了,经了几位大臣的商议,最后便决定将“雅砻虐待五翁主致死”的消息放出去,并将朝廷对于此事的态度也一并公诸于众。

将大周与雅砻之间的事公之于众,是宣和帝和几个大臣秘密讨论出来的结果。

宣和帝一下旨,墨珣便猜到了他的用意。无非就是想将百姓的注意力转移到雅砻与大周的事情上。

到时候,只要朝廷再派人多加引导,将日蚀、月蚀以及这一次的地震全都推到雅砻的头上……不拘朝廷怎么想民众表达,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了。

等到灾民与百姓们都信了之后,朝廷的压力也就没那么大了。

宣和帝一直想跟雅砻开战,而且这一次派人去雅砻送国书,根本就没想过要跟雅砻和谈。

国书离京之前,墨珣也曾在早朝上听到过一遍——言辞犀利、处处责难,根本就没有想要善了的意思。

国书最终会写成这样,墨珣丝毫不觉得奇怪。

宣和帝已经把雅砻使臣杀了……

要换成墨珣是雅砻大王,这事儿根本就没法谈了,直接就得开战了。

然而,现在蓟州发生了地震,正是内忧外患的时候,墨珣也不知道宣和帝到底还要不要跟雅砻打仗了。

被宣和帝派出去的人,定是快马加鞭地赶往雅砻,现在要将人员召回,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按照宣和帝的态度,对雅砻定是势在必得的。他已经筹划了这么长的时间,甚至不惜以自己亲儿子为引……现在,既然到了这个触手可及的档口,要叫宣和帝住手……那大概就跟,叫宣和帝这会儿把已经吃了十几年的“仙丹”停下不服一样了。

一旦大周与雅砻开战,那势必是要征兵的。

就按照宣和帝原先的计划,应当是想要将雅砻收归大周的版图。然而,以大周的军事储备是恐怕很难一举攻下雅砻。

就算雅砻现任大王在墨珣看来,比起宣和帝差了太多,但之前涂察克带的雅砻使臣,就算是涂察克口中所说的文官,那武力值比起大周的一些农夫还是强一些的。

大周这边征兵,那也是征的家中作为劳动力的汉子,而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是不用入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