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十二问得含蓄,但大意是‘人家让你们能赚着银子了你们就觉得人家好吗?’
那哪能啊!村里人虽是苦,虽是穷,也没啥世面,但眼皮子也没那么薄。
白小子和小一能让他们赚着银子了他们高兴,但也不能因为这个就说人蒋家是好的,这人是衙门的,对着衙门的人,他们哪里敢说假话啊!都实诚。
但他们见了衙役都害怕,脑子都差点一片空白,说话是前言不搭后语,可小汉子听着听着也明白了。
‘官爷你问俺那蒋家和白小子哪里好,这我说不上来,但上次村长家的牛出了事,白小子和蒋哥儿在山上给我们赔不是了,但隔天却又带了吃食上俺家里来,工都没去上,官爷也瞧见了,俺家穷,蒋家现在是村里这个。’
村民竖起大拇指。‘可人有银子了,家里起来了,却没看不起俺家。’
‘村长牛出事那天热啊!不瞒官爷说,俺那天顶着日头,自家活儿都没做,一口气跑山上去,俺都累得要喘不过气,白小子和蒋哥儿几个同我们大家赔不是了,明面上俺没说啥,但俺心里其实还是有点气的。’
当跑那么一趟不累?结果以为人说一句轻飘飘的对不住就完事了儿了,这搁谁谁心里能舒坦?
村长家是不气,因为村长和蒋家交好。
可他和蒋家的又不交好,被人这么‘戏弄’一番,心里难免窝火。
‘上次白小子把牛车赶到路边下去,俺也去帮忙了,蒋家哥儿和白小子隔天又上了我家门。’
第一次,白子慕和蒋小一没给人送银子赔罪。
第二次也没有。
村里不带这么赔罪的,若是送了,咋的,有银子了了不起?给他们送银子,又不是雇着做工,送什么银子?
想买断恩怨恩情是不是?
明明是一个村,用得着这般?村里讲究人情往来,蒋家这般做,是不是有钱了,想和他们‘离’了,不把他们当一个村的了。
可若是只单单让人送吃的上门,怎么的?看不起谁呢?都不露个面,打发要饭的还是怎么的?村里人是穷,但缺你这一口吃的了?
可白小子和蒋哥儿没那么做,人是亲自带着吃食上的门,这礼不重,重了就有买断的意思€€€€上次我家孩子闯祸了,那,这礼拿去,以后就不欠你们什么了,两家也没关系了,你们别巴结上来。
一点人家自己做的吃食,不是买的,礼不轻不重,拿也就拿了,这等同于是人心里过意不去,拿点上门来意思意思,不是买断之意,这便是以后两家要继续来往的意思了。
而且,人还同他们唠了大半响才回去,不是放了礼就走,说不上来为什么,要是只一次,那没准的是蒋家想做做样子,可做样子需要做两次?
再说了,人家这么做图啥?
怕以后家里白事、喜事的时候没有人帮忙抬棺煮饭招呼客人?
那也不能啊!蒋家都赚那么多银子了,外头人都爱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银子了还用怕这个?真和村里人远了,大不了到时候花点银子去外头请人来帮忙就行了,何至于此。
说来说去,还是蒋哥儿和白小子心中有村里人。
村里人见着他们能这般,心里都舒坦。
‘人帮忙了他们记着恩,不觉理所当然,不白占村里人便宜,白小子都是掌柜了,那活儿那么体面,可每次下工回来路上要是见了俺,他都会同俺打招呼,蒋家哥儿也是,以前村里有个啥事,他即使再忙,都会赶着来帮忙,现在即使做生意有些忙,可要是村里人办事儿,他还是会来的。’
‘官爷您可能不知道,隔壁柳江村的刘虎子以前是在镇上做活儿的,可我听他们村里人说了,那刘虎子平日下工见了村里人,是半句招呼都不打,村里人办喜事,他若是歇息在家,喊他去吃饭他都不去。’
小二就这般,白小子还是掌柜,掌柜不比小二厉害?可人白小子就不这般。
郑家汉子那会儿还问了一嘴,是不是刘虎子以前就这样?如果是,那没啥奇怪的,人可能是不合群。
那柳江村的人说哪里啊!刘虎子是去镇上上工后才这样的。
郑家汉子就不说话了,他私心里觉得刘虎子这种人,不是个好,一起来了、发达了,就看不上人,这是已经忘了本了,也忘了根。
这种人,只当个小二就这般,那以后若是在往上走,怕是连着爹娘都得瞧不上。
‘俺觉得一个人要是知道记得恩,不自个有钱了就瞧不起人的人就是个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