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搁村里收野货,村里人能赚着银子了,就念着他们家的恩了,而他们又能收野货,又能让村里人也赚些,当真是一举两得。
这小子,脑子真真是好使。
不忙着收野货,家里总算是闲了下来。
这一个月怪累人的,不过却是个个都长膘了。有果酱吃,还有凉拌蕨菜和泡笋当小零嘴,饿得慌了,豆腐皮直接搁碗里,热水再一泡,辣酱、酱油再一倒,直接就能捞了吃,肚子没饿着,又吃得多,可不就得胖了。
连赵主君和赵云澜也长了一些肉,精神气瞧着都好许多。
不那么见天的忙了,蒋小一便抽了点时间,去找堂奶奶,想问问她起新屋子的事。
村里人有讲究,这新房动土不是说哪天闲了就能扛着锄头直接去挖地基,或是请了工匠来,想哪天做都得行。
起新房和办喜事、白事都是一样的,得挑日子。
吉日动土,那以后日子才能过得顺遂,才能家和万事兴。
要是正巧的碰上不宜动土的天挖地基,那以后不说养啥啥不成,就是人住里头,也会碰上怪事儿,或者总是身子不舒坦,反正是万事不顺遂。
这种事儿,说信,可又没有依据,说不信,可又不敢去赌。
不然要是不信邪,真擅自起了房子,住进去后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那房子辛辛苦苦建好了,好不容易存了大半辈子的银子也搭里头了,却又不能住,那不是白瞎?
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总归有那么点道理。
村里人起屋子都会找人看,无一例外,蒋小一自是也要问一嘴。
堂奶奶见他提起这事儿,替他高兴:“想建新房了?”
“嗯!”蒋小一道:“家里厨房太窄了,而且屋子也不够住了,得起新房。”
如今三个小家伙是一天天的大起来了,总不能再睡一被窝。
特别是赵鸟鸟还是个小哥儿。
蒋小二和蒋小三两个一起睡到死都没问题,可赵鸟鸟却是不行的,他如今五岁了,还可以和小二他们睡一阵子,再大一点,就得把他分出来。
可要是不起新房,就两间屋子哪里够住?总不能让他睡猪圈里头。
而且,他肚子里还揣着两个,怎么的也得给他们弄个一屋,不然生下来了,挂房梁上吗?
家里人多,要是再不起新屋,那真真是不够住了。
堂奶奶原本正在纳鞋垫,这是给蒋大石做的,他天天要走着去上工,路远,走多了废鞋子,而且在客栈里头干活,接待的都是富贵人家,穿着草鞋也不像话,堂奶奶就想着给他做两双换着穿,闻言赞同道:
“你们那屋子确实是该起了,我记得你们那屋顶的木梁是好几年前就换了的,要是再不起新屋,那木梁就该换了,可换了又再起屋子的话,旧屋子推了,那便是白忙活一场。”
蒋小一晓得她想岔了:“我和夫君商量过了,老屋子先不推。”
“啊?先不推了?”
蒋小一‘嗯’了一声。
推了住哪里?
起新房子不容易,没一两个月的都起不好。
要是家里人少,只一两个,那还能过大房这边来和几个小的挤一挤。
可他们人多,想挤都挤不了。
屋子若是推了,总不能夜里一来,他们全家老小就搁外头的村道上躺,那像什么样子?
蒋家左边是钱家,又边空着,那是块大平地,不过那儿土壤有些贫瘠,里头小石块多,是种啥啥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