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没事,他坐下慢慢看,没看一会儿就笑起来。
沈青越画的课堂里,有动物小朋友垂着脑袋睡觉,还有交头接耳说话的,望着窗外发呆的。
先生一回身,全都齐齐坐好。
他们正背的诗也正好是咏颂春光明媚,小孩儿游玩的,下一页,就是小孩儿们游玩的内容了。
放风筝、踢毽子、斗百草、丢沙包……
每张小画上有细线指引出来,写着这些字。
他自己家小孩儿差不多也在开蒙的年纪,先生留了功课,能一拖再拖拖到点着灯写。
一点儿都不愿意学。
有这样的书,画的还是长腿鸟……
张叔阳想象了一下,“没问题,等画完我一定拿去四海书院帮你推荐,这书也要印吗?”
沈青越:“印,不过你来晚了,池兄说他印呢。”
张叔阳:“……?”
沈青越:“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张叔阳腹诽一通,心说池远舟嘴巴可真够严的,昨天他们还见面了,也聊到书的事了,这小子竟然一句没跟他提要和沈青越印新书。
他笑了笑,“怎么池兄家工匠刻得过来?”
沈青越:“又不急。”
而且这本为了降低刻印难度,他还融了点儿卡通画的风格进去。
能概括的全简化,线条比长腿鸟简单多了。
张叔阳:“……”
他又仔细看了看这本蒙书。
还把沈青越没画的部分看了看。
抛开沈青越的画和串联书的故事不谈,这本蒙书的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
虽然作为入门浅显了些,但胜在轻松好读。
他们海康,不管有钱没钱的人家,都想送孩子去书院读书,他小时候自然也是学过的,进的还是四海书院。
现在他家三个孩子也正是在蒙学阶段,开蒙的小孩儿喜欢什么他可太清楚了。
他又不得不赞叹沈青越的聪明,书还没编完就想到了去找四海书院的先生给他写序跋,要是有四海书院的推崇,他这本儿蒙书何愁遍布整个大虞?
出身于海康县,他对这书兴趣越看越大,甚至超过了如今在海康也十分受欢迎的《长腿鸟》。
张叔阳越想越心痒,“这书真不能交给我来印吗,在海康印,成本能更低廉,销路也更快,四海书院的推荐也更可信。”
沈青越摇头:“这书不是我编的,我得和编书的朋友商量,不过如果不出意外,他应该也希望这书能从我们宝峰县流出。”
最好还能署上姜家村的大名。
啊,当然也有可能江修文家想署江家村。
他倒是没什么情结,但就像张叔阳以身为海康人骄傲,江修文肯定也希望提起自己的家乡能自豪。
四海书院的推荐是锦上添花,初期肯定是好用的。
但这年代还可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早晚他们也能慢慢推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