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8页

但20岁以上就不行了,人们普遍认为20岁是“真正丰满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不管在此之前有多颓废多烂,他/她在度过自己的20岁生日以后对有些事情也该懂了。

“萨拉的法律在这方面建设还不完善。”夏依冰当时对希茨菲尔是这么说的,“维恩法规定无论男女都是18岁成年,但有些地方是16岁,甚至15岁就成年。而你要知道即使这些地方对‘法律成年’的认知差异如此之大,但他们依然统一认定20岁生日对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那大概就是“生理成年”和“思想成年”的差距吧?

希茨菲尔是知道这个说法的,毕竟她看的书不少,也了解萨拉在灰雾侵袭下面临的困境。

一个平均寿命一度连50岁都没有的文明社会,你怎能要求所有地方都有统一的成年标准?

16岁娶妻嫁人生子不在少数,在十几年前属于普遍现象。而在部分地区岁数更小成家的都有,这其实也是迫于无奈。

结婚的原始释义是什么?是因为爱吗?

并不是那样……与其说是“结婚”不如说是“结合”。是两个人各自都认为自己单独过下去会非常劳累非常痛苦,认为两个人搭伙生活会好得多,他们才肯这样做的。

所以显而易见的,早期结婚年龄小的主要因素就是日子难熬。人们成天到晚生活在对噩梦的恐惧之中,这种恐惧催发了生命对延续基因的本能向往,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才变成那样。

这是希茨菲尔的个人见解。

既然是无奈之举那自然会有很多隐患了。这方面什么家庭矛盾家庭暴力都是小问题,萨拉的文明还没有发展到拿这些问题做文章的程度,能吃饱饭穿暖衣,好好活下去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