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诗有什么打算?”提到这个,陈母惆怅不已。她老是摸不准儿子的脉,越洋电话里,陈一天只是哼哈答应,陈母的提议他从未积极响应过。
“我呀……”林小诗斟酌词句:“我还没最终确定。家里给联系了一个旱涝保收的稳定工作,我爸动用了他的人脉资源。可我总觉得,我生在这,长在这,工作还在这,一辈子望到底了,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呀。”
陈母睁圆眼睛点头,表示认可。
她看出林小诗和自己儿子不一样,她更擅长表达,在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里,言语勤的人肯定少吃亏。
陈母从这番话里,又提炼出两个信息:第一,林小诗家境不错,父亲给找了“稳定工作”,要么是公职人员且身居高位,要么是地方企业家,与政府来往密切。第二,林小诗也不是徒有其表。外形、气质俱佳,擅长交际——这些都是已知的,更难得的是,她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不是腹中空空的花瓶。
有思想遇上有思想,爱折腾遇上爱折腾,两人差了一个辈分,却有一见如故之感。
“不错呀,你才二十几岁,不安于现状,就要勇于跳出舒适区。别到了我这个年纪再后悔。”
林小诗接过衣服,连忙接道:“您说哪里话,我到了您的年纪,都不敢奢望能有您的眼界和见识。”
陈母问她具体打算,她说想出国:“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
又补充道:“家里建议去英国,可是英国学费比较贵,又不允许边上学边打工,我也不想给家里添负担。”这话说得底气十足,哪有什么负担可言。
陈母叹道:“小诗,不瞒你说,我这个儿子,要是有你一半乖巧机灵,我也就烧高香了。出国的事,我从去年就跟他说,他就是不同意。也不知道他牵肠挂肚个啥。”
林小诗沉默。
“我这个儿子,跟我惜墨如金。多一个字都不说,出国的事不应承,我就问他有啥打算,他说没有。”
林小诗轻咳一声,凑近一些,隔开水声说:“阿姨,陈一天是个有担当的人。这也正是我……这也正是他让人担忧的地方。阿姨,我跟您投缘,也大致知道您家里的情况……”
见陈母没有反感,继续说道:“他为这个妹妹,牺牲太多了。”
陈母:“嗯?”远隔重洋,这几年陈家发生的事,她显然知道最少的一个。她和陈父早就断了联系,所以陈一天开口借钱的事,她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