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页

方晨当年带她的时候,侧重点是技术难度,因为新改的p裁判系统还没用多少年,三周跳的goe改成七折之后,一些东西也随之更改了。

丛澜横空出世,她走到现在,卷了难度,也卷了大家的艺术表现力。

以前凑合能看的,只要四肢随便挥舞一下就能被夸一句用心了,但放到现在,只能说是“肢体僵硬”。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卓雅·塔蒂亚娜、索菲娅·古谢娃她们会被人嫌弃,说技术不规范就算了,怎么节目还那么的难看。

下腰鲍步进a跳,不是丛澜的专属动作。褚晓彤那会儿就有国外的女单在用,这个动作的难点在与前后的衔接,毕竟有了一个下腰的动作,后续起身接跳跃,重心变化的幅度太大了。

之后,丛澜在3a的进出上做了各种步伐的尝试,队内的很多人也因此学到了不少。

梅山雁的柔韧性不错,她做下腰鲍步的姿态很好看,前后衔接也相对较稳,只是在起身后会多一段滑行,没有像是丛澜那样,衔接的过渡等于无。

至于3a,梅山雁只出过钓竿的,她还不能靠着自己的能力落冰。

但是,技术难度没上去太多,她的艺术表现力上是真的有了很大进步。

现在把索契的节目放在一个画面里对比,就能看出来梅山雁这些年有了多少努力。

孙娅然:“跳跃更稳定了,远度上有一点牺牲,高度是可以的,毕竟进入的步伐难度很高。再者就是她落冰的姿态更美了,空中的跳跃轴控制方面也是有了很大的提升,2a笔直笔直的,这个倾斜度特别的好。”

她说的笔直不是垂直地面,是与冰面的夹角几乎与地球自转轴一样,是倾斜的,在这个角度上没有太大的偏移,一直维持到了落冰。

搭档笑着道:“也是我们女单的特色了,控轴、姿态,这两点在平昌周期里是很明显的。”

【我就说看上去有点丛澜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