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火热的花滑市场, 就是因为不间断出现了明星运动员而持续了下来, 又因为大家的陆续退役而消退。
最火的时候, 北美市场几乎被一人垄断,本身最璀璨的女单也更加夺目,她退役流失了一大批北美观众, 加上后续的盐湖城骚操作, 导致北美市场一下子就变没了。
现在, 出自北美的选手们连训练费都不一定有赞助商提供,好些更是只能自行筹措。
至于星野晴奈, 她还不是这样的“巨星”, 她在日本很火, 可是论起突破项目的限制,带动全世界的人关注花滑, 她在这方面的影响力有限。
丛澜不一样。
年龄限制以后最年轻的冬奥女单冠军、多次创新世界纪录、四周跳女单、gpf三连冠、大赛成绩不是一就是二,她的标签太多,她还继续在役,看样子能打到下一个冬奥。
在役时长也是造星的一大因素,拿奖就走没有错,只是,延续两个冬奥周期肯定更好。
迟敬涵领到了两个证件,拍照和文字是分开的,需要提前申请,若是有缺失,就只能发布一种稿子,比如只有文字没有照片。
有时候会很遗憾,因为到了才知道,不能带图发稿是痛苦的。
有仓鼠囤积症的种花家兔子,在这方面是不会让自己陷于两难境地的。
迟敬涵选择都要。
“我喜欢别人夸我们的孩子,”同事笑着扭头,“老迟,你呢?”
迟敬涵:“我当然也喜欢。”
隔壁已经开始争论“丛澜是不是已然成为巨星”这个话题了,有特别喜欢她的,也有反对她的。
没有人会让所有人都喜爱,有人爱丛澜欲生欲死,有人因为自己偏爱的选手而厌恶丛澜、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喜欢她、国别原因不支持其他选手……不喜欢的理由太多了,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上次我申请采访她拒绝了”都能让人记恨在心。
于是争吵起来就有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