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

国家队不缺天才,能来到这里的都有天赋,但天赋,似乎也有高低多少之分。

丛澜没办法说得形象详细,她的计划都是非人类教练安排的,学的也是标准动作,该改哪里,该练哪里,该稳哪里,非人类教练直接就给她定好了。

所以,其中的原理,丛澜是不知道的。

进入队里以后,她跟大家相处得很融洽,不管是花滑还是隔壁短道、速度滑冰,他们就跟同学似的,打打闹闹偷偷摸摸,还去西单逛街,去外面吃宵夜。

花滑这里冰面拔河被隔壁两队知道了以后,三个大项目的人还组织着玩了一趟。

丛澜拉着几个短道速滑的,硬是要跟他们比速度。

花刀都不一样,人家那跟开刃差不多了,短道比的就是速度,哪怕二队也完虐她们这群花滑的。

输了也开心,热热闹闹,比丛澜之前独自训练要开心多了。

所以,丛澜尝试着,想看看意念空间里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模式,能够偷点资料出来帮帮其他人。

但是不行。

唯一的学员数据模型与她挂钩,系统的那个监测小程序不知道在哪里运行着,实时传递数据给这个体育馆的主控台,锁定了模型。

没有多余的名额,丛澜也无法修改自己的数据模拟其他人,这条路是封死了。

至于可以看到的其余资料,数据化后的真实积累,带出来又没多大的作用。

技术动作就在那里,isu官网上还有标准课程,想学的话哪里都能找到,可是知道了又不能确保学会。

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因、天赋都是不一样的,技术动作的发力方式也不尽相同。

所以教练极为重要,要因材施教。

丛澜的特殊案例,可以作为资料之一,但不能普及到其他运动员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