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予青丝 章小引 965 字 1个月前

裴朗抱著書本進書房時,透過懸窗中映射進的陽光,癡癡的望著武貞錦的背影,短短半年時光,他所愛之人,從皇子妃一躍成為未來的皇後娘娘,他與她終究是無緣無份,日後他也隻能默默仰望,仰望那高臺之上的舊時愛人。

最近老皇帝身體不適,總是纏綿病榻,偏偏他又有無數事情放心不下,日日抓著韓元辰在身邊聽教,隻盼望若他能傾囊相授,韓元辰就能獨當一面。

因此韓元辰日日少睡,今晨終是不敵困意,再床上賴瞭半個時辰,這才姍姍來遲,誤瞭初次與太傅相見的時辰。

韓元辰進書房時,裴朗已經站在武貞錦身後望瞭許久,見太傅神情落寞,韓元辰以為是因為自己未能按時出現,引得太傅失望,忙俯身拱手行禮:“元辰今日貪睡,誤瞭時辰,請太傅責罰。”

武貞錦這才被身後的聲音吸引,轉身回望,恰巧與裴朗視線相交,她緩緩起身,走到兩人面前:“裴太傅,許久不見,別來無恙。”

裴朗見武貞錦錦衣華服,本以為她在宮中風光無限,怎料一見她的臉,便察覺她較在屬地時清減許多,此刻她面色蒼白,一看便知她在宮中過得不順心。與他聽聞的坊間傳聞不同,她似乎並非春風得意,反倒越發萎靡不振,似枯萎的花朵。

“娘娘倒是清減許多,還是要保重鳳體。”

“勞太傅掛心。聽聞知州大人調任京都時,蜀地百姓自發相送,甚至遞萬民書請大人留任,想必裴大人定是愛民如子,才能得此殊榮。”

“百姓赤誠,裴某感激不盡。隻是皇孫殿下乃一國儲君,來日登基為皇,掌一國,領萬民,責任之重,可見一斑。裴某雖才疏學淺,卻也願意成為皇孫的良師益友,助皇孫成為一國明君,造福萬代。”

武貞錦倒是並不懷疑裴朗選擇離開蜀地,接下太傅之職的用意。畢竟他這樣的人,稍顯迂腐卻堪稱朝中清流,滿腹才學卻不沽名釣譽,這般正直的才俊給年幼的皇孫做太傅,再合適不過。

難怪他剛在蜀地做出些政績,老皇帝就迫不及待將他召回京都為皇孫所用。

眼見裴朗情緒激動,武貞錦不再多言,隻淡然一句:“裴大人忠君愛國之心,貞錦拜服。”

裴朗向皇帝請旨賜婚本就是秘密,韓元辰三年前歲數還小,更是不知其中緣由,隻是隱約覺得皇祖母和這位皇爺爺大加稱贊的裴太傅似有舊情。韓元辰不喜衆人分掉皇祖母的註意力,忙拉著武貞錦的手坐到書桌前。

“皇祖母,元辰昨夜讀《史記》,有些地方尚有些不懂,祖母為元辰講解一二可好?”

韓元辰對她的占有欲,武貞錦早已見怪不怪,沒有體會過母愛的孩子,一旦得到些關註,便會拼盡全力守住那微薄的暖意,武貞錦顧及他是義父的親孫子,一直寵愛有加,見他不悅,自是願意哄著:“好,那我幫你看看。”

韓元辰本對裴朗的實力尚有幾分懷疑,畢竟這位太傅比起他前幾位頭發花白的師父們,實在是有些過於年輕。可通過這短短一個上午,韓元辰便深深折服於裴朗的深厚學識。

這位裴太傅與那些隻會照本宣科的老學究不同,他講課深入淺出卻觸類旁通,三言兩語便能講解透徹。

韓元辰本就算不得多麼聰穎,隻是開蒙早又一直勤學苦讀,願意花時間背誦,這才一直有善學習的美名,可如今課程難度上升,他又日日跟在皇爺爺身邊學習朝堂之事,對課業也就漸漸有些力不從心。

可他偏又習慣瞭衆人的誇贊,不願意露怯,展現出自己的淺薄之處,有時隻得不懂裝懂,反倒導致他對很多內容一知半解,越發難以有所進益。

好在裴朗善於觀察,察覺出皇孫的脾性和真實的實力,及時調整瞭講課的進度和節奏,這才讓韓元辰久違的重拾瞭對學習的信心。

“今日我與尚衣局約好瞭試婚服,就不陪殿下瞭。”

想起昨夜皇爺爺和自己提起他的身子每況愈下,恐怕堅持不瞭多久,他生怕沒能將皇祖母名正言順的捧上後位,來日大臣們借此事發難,不肯承認皇祖母皇後的身份。因此皇爺爺想將婚期提前到九月底,以免夜長夢多。

韓元辰自是百般願意,因此聽聞皇祖母回宮試婚服,他還出言催促:“皇祖母快些回去,元辰迫不及待想早些看見封後大典上皇祖母將何等光彩照人。”

武貞錦倒是並無半分歡愉,回鳳棲宮的路上她坐在鎏金轎輦上單手扶額、閉目養神。自小産後,她的身子一直不好,若是長久受累,便總會精神不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