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乐笑说:“我以为总得带个助理——梁小姐快请,餐馆我已经订好座了,我们先去吃饭。”
“不吃了, 还请郑老板直接带我参观吧, 我赶时间, 下午还有事。”
郑永乐愣了愣,旋即还是笑说:“那就里面请吧。”
一踏入厂房,扑面一股酵母发酵后的香气,梁稚瞬间被这气息勾起童年回忆。
梁廷昭最初贩酒也只是小本经营, 那时为了拿到更低出厂价,常常直接跑去酒厂跟人套交情,有时出差, 他会把梁稚也带上。有人讨厌发酵后的这股糜甜的香气, 梁稚却格外喜欢,因为一闻到这味道, 就往往意味着梁廷昭的生意更上层楼。
梁稚一边往里走,郑永乐一边介绍说:“梁小姐应该知道,合法专业的酿酒厂执照很难搞到,我们合裕就有这麽一张执照。世纪初,我们郑家就在泉州开设酒厂了,虽然比不上别的驰名老字号,但在那时的泉州,也算有一席之地。后来,我祖上举家迁来南洋,把业务扩展到了狮城,又在吉隆坡设立了酒厂。可惜日据时代,酒厂被战火摧毁了。战后重建,搬来了平安小城,经营至今。”
梁稚边听边打量这白墙红瓦的欧式建筑,厂房内按区分设的蒸汽锅炉、米酒缸和小型蒸馏塔都格外陈旧,运作时发出吭哧吭哧的杂音,好似老人烂透的肺叶,极有风烛残年之感。
郑永乐继续说道:“我们厂里的设备,大多都是自创,用的也是传统的酿造技艺,主要生産三苏酒和利口酒。合裕三蒸、麒麟五加皮,龙虎扶元酒,还有梁小姐你尝过的玫瑰酒,都是我们厂里的特色産品。”
梁稚点点头,“现在厂里有多少员工?一年的産能有多少?”
郑永乐拿手帕擦了擦汗,“鼎盛时期有员工五六十人,一年能生産三四千桶酒,现在……不到三十人,一年最多只能産出一千五百桶不到。”
梁稚走到锅炉旁,有两个工人正将处理过的白米放入甑子之中。
郑永乐也便适时地介绍酿造过程,蒸米、晾凉、发酵、窖存、蒸馏、萃取……每一步如数家珍。
梁稚随父亲梁廷昭参观过葡萄酒庄,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与米酒虽有不同,但核心都在于发酵这一步。
随后,梁稚又去瞧了瞧地窖和监管仓中的作业缸,以及装瓶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