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求绣,自然手中的银两也跟着多了起来,蒲恩静先拿了几两订金修葺老旧的屋子,铺新瓦、上新漆,换上几张象样的床,崩塌的屋梁重新架高,原本不能住人的房间成了她的卧房和绣间,另外又盖了光线充足、两面通风的厨房。
当然,净室很重要,她实在受不了地上挖个洞,两块木板垫脚的茅房。改建过程中,她让人挖一条通往屋外粪池的水道,以石头混红泥和石灰盖上蹲厕,再放一桶清水搁在旁边,如厕后圉水冲掉,干干净净不留臭味。
浴池也是挖出来的,铺上小石和砖土,底下也有一条水道直通外头的水沟,鸡蛋大小的排水孔使用时以厚重铜片盖住水孔,注水简便且不易流失,用来泡澡正好。
只是名声一大,麻烦也跟着来。
大手笔重修父亲留下的老房子使其焕然一新后,十几年没连络的亲戚忽然找上门,不谈老一辈的旧情,反倒先拿出一张泛黄的借据,说是父亲生前借的银两。
十几年前她都还没出生呢,谁知道借钱一事是真是假,说不定早还了钱还来藉题发挥,想多讹一次。
可是蒲恩静不能赖,欠条上明明白白是蒲父的画押,不管这笔钱还了没,只要借据还在,她就得还得清清楚楚,由不得她狡辩或是存心赖帐。
只是十几年前借的是十八两白银,多年来利滚利,仔细一算竟将近百两。
蒲恩静如今手头上剩不到十五两,光还本金都不够,何况是债台高筑的利钱,这么利滚利下去,她再赚上十年也还不完,除非天上下金子雨。
「娘,我们真的欠二舅公这么多银子吗?」老天!她得连夜赶工绣多少天才还得清哪,毕竟镇上的富家夫人有限。
她原本想着如果有自己的绣坊就不用发愁了,七、八名绣娘合力绣幅大绣件再拿到城里绣庄寄卖,以她灵巧的绣技,相信很快就卖出去了,大笔的款项便能到手。
可惜她连个铺子也租不起,更别提大型绣花架子,光是上等的锦缎来源便是一大问题,她一个苦哈哈的穷人上哪里筹钱?
唉!一文钱逼死英雄好汉的滋味,她算是尝到了。
满脸愁容的董氏苦笑一叹。「当年你祖母得了急病,需要银子请大夫抓药,我把嫁妆都当了还是不够,你爹只好往祖母的娘家借一些应急,当时你二舅公是说不必还的,自个儿姊姊还能不帮吗?可是你爹不肯,说是亲兄弟明算帐,不肯占自家人便宜,非逼着你不识字的二舅爷公立下字据,言明一年后偿还。
「可是银子砸得再多也没救回你祖母的命,没多久后你二舅公的村子遭水患,举家搬走了,头一年还有书信往来,互报平安,后来听说二舅公过世了,我们和那边的亲戚就断了音讯,再也没人提起了。」
大概是怕蒲家这穷亲戚去打秋风吧,其他亲友索性断得一干二净,免得三天两头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