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与福妻同行 寄秋 1702 字 1个月前

仔细一数,他最少拿走她四十株百年人参,若再给多,真要启人疑窦。

“县主相当一地的知府,县太爷见了你都要下跪行礼,这么大的恩惠怎能一声不吭,若你不去京城谢恩,会被说是不敬天恩。”那可是大罪,不可等闲视之。

“可是姊姊就要办及笄礼了,我想在一旁观礼。”一及笄不久就要出阁,姊妹相聚的时间不多了。

万欢那年在弥陀寺的法会上与夏家男儿相看后,双方都很满意,事隔不久就交换庚帖,约过了半年左右正式订亲,夏家是个殷实人家,他们对这件婚事有天上掉芝麻饼的感觉。

在万二爷有意无意的帮扶下,夏小秀才一边用心课业,一边收了三十几名学生当起夫子,每月收入颇丰,如今还拥有三十亩水田、十二亩旱地,老旧不堪的屋子翻新,盖起大砖房。

订完亲,万欢便开始做嫁衣,绣鸳鸯枕、鸳鸯被等绣件,万家二房夫妻也东找西找的准备嫁妆,打了满满一库房的家什,并准备了铺子、田地之类的陪嫁。

当然压箱银只多不少,不过碍于夏家的家境尚可,顾及亲家的颜面,他们不好太铺张,很多东西只能私底先送到夫家,不写在嫁妆单子上,低调的几十抬箱笼让人过过眼就好,毕竟是县里首富嫁女儿。

但在景平县这种小地方,几十抬嫁妆真不少了,已经有人开始眼红,就连长房嫁出去年的嫡长女万真都嫉妒不已,暗地里说了不少难听话,暗指万欢的出嫁掏空了二房一半的家产。

只是,人家愿意干卿底事,万二爷宠女儿,巴不得把所有的家底都给了女儿,宋锦娘也是疼孩子的人,况且她是过来人,知道手中有银子才有底气,自是盼着女儿越过越好。

两人都不吝啬钱财,二房有钱,为什么不多给女儿一点呢?这是他们疼爱女儿的心意。而真正的财主万福也准备了两万两银子给姊姊添妆,穷家富路,手里多捏点银两总没错,不会被人瞧不起,日后的夏姊夫要走仕途,多点银子打点也好,犯不着看人脸色。

万欢的婚事已闹得大伙儿人仰马翻了,没想到万福更是能惹事的主儿,不过施施粥、捐些冬衣而已,朝廷就给她一个县主的头衔,搞得万家一阵手忙脚乱,又惊又喜的迎来各方的祝福。

谁说他们是不入流的商贾,商人也能养出高义的女菩萨,光是行善布施也能赢得朝廷的嘉许。

从此万家的名声更响亮了,连带着长房、三房未婚配的子女也被人高看一眼,不少人上门询问亲事,看能不能沾点光。

宋锦娘好笑的叹了一口气。“那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事来得凑巧,你也只好失望了。”

二女儿本来还嚷着要当赞者,协助正宾行礼,她赶制中的新衣服都快完工了,迫不及待想见识女子的及笄礼,没想到事出突然,把她的兴致给淋熄了,整个人像蔫了的黄花,哀怨地瞪着每个人。

“让爹去谢恩不成吗?他是我爹,理应代女儿上京。”什么凑巧,根本是人为操纵,那个该死的赵天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