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本人很聪明的,但是他不喜欢读书,更喜欢舞刀弄枪,出身大户人家也不是一个纨绔,为人豪爽讲义气,是个很开朗的人。

来到了京城后,他先是去了吏部,然而不是有银子就能捐官的!

有个词儿叫“卖官鬻爵”!卖官又叫做捐官,历朝历代都有,如果朝廷的财政好,就会控制卖官的名额,如果财政一旦出现缺口,那真是敞开了卖。

国运昌隆有贤人在朝的时候买的其实是一个虚职,能不能买成实权官职不止是看运气也要看财力和能力。李卫来的时机不对,他知道朝廷缺人来京城了,实际上大家都是听了这样的传言,一股脑儿来了。人一多,价格上就容易居高不下,而且也不是真的缺人。海棠从十多年前就准备的人手这时候正好用上,而且真的缺人,她门下的旗人和包衣也能扒拉出一些,加上火器营和十一阿哥的门人,也能塞进去用。就算还没有合适的,还有历年科举完等着分配职位的进士,是真的不缺人用。

然而在这种状况下,吏部还是在卖官,捞些油水。吏部的官员看了看李卫递上来的条子,说了句:“兵部还缺个员外郎,干不干啊?”

“不是说漕运衙门缺人吗?”

吏部的小吏嗤笑了一声:“真缺人我就去了,还用在这里跟你说话,干不干?你不干有人干!”

“干干干!兵部就兵部。”

小吏的大印盖下来,李卫就是李员外了。员外郎从五品官职,就拿这个品级来说,已经不是小官儿了,但是这就是个虚职,说出来好听,也就是名字会出现在兵部的花名册上,但是兵部没一片地砖给他站,去了也没办公地点,甚至连衙门的门都进不去,这官身凭证也就是给自己镀了一层金,是进入官场的敲门砖而已,想更进一步还要花钱,花钱都不一定能干活儿,用京城的人的话来说,要给自己找个主子。

李卫作为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年轻人,家里几代人没混过官场,也没人指点他,好在还有些钱财,暂时在京城住下等待机会。

此时在乾清宫,八阿哥说的也是这件事。

除了海棠点名要的一些官员,吏部也派遣了很多,但是都被退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