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不和九阿哥辩论,当工业化推行到某个阶段的时候,对熟练工人的渴望会推动全民读书的普及。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于是就问:“九哥今儿晚上想吃什么?”

九阿哥想了想就说:“既然来了苏州,就尝尝苏州口味吧,让他们看着上。”

在等着吃饭的时候,李煦带着两个儿子把家里的账本抱着送来了。

李煦说:“奴才本该早点送来,可是前一阵子太忙,这才得了一点空闲,就带着家人整理一番,家中的土地都记录在册,往年……有些土地也没交过税,奴才愿意补齐,纵然是罚款也毫无怨言。”

海棠听了笑了一下:“李大人家的账本不用放下,本王是根据苏州府衙的记录清查土地,不看各家的账本。

至于说税这部分,没逃过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当官的!朝廷说荒地不用交税,百姓自己都想着把自家的土地当荒地报上去,更何况当官的呢?禄田免税,但是百官家里的田地也没见几个主动交的,李大人不必自责。”

四阿哥在关外和宗室死磕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荒地,在朝廷的册子上这是荒地,但是这被标记为荒地的土地早就被开发种满了庄稼,庄稼是谁的呢?四阿哥就把所有标记为荒地的土地通通收回来,只要收了,谁急这就是谁家的地!

至于说中举后或者是当官后免税,在律法上是要免一部分税,超出部分还是要交的,但是实际上操作的时候都不交税,自从宋朝之后一旦中举或者成为统治阶级,都忘了交税这回事了。而户部并没强制扣税的能力,历朝历代也没一个强制收税的衙门,所以大家都认为中举了之后不用交税了!这弊端都存在千年了,李煦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海棠也不看各家的账本,更不看各家的地契,只看朝廷的记录,朝廷的记录自然是根据收税记录的,因此在开始清查土地前,不少人花钱找衙门赶紧把自家的土地记录在案。然而册子早被海棠收走了,就是想记录都没册子给他们涂抹,现在不少人都悔不当初,这就是海棠不让十一乱跑的原因,就怕有人狗急跳墙,找不到海棠去行刺十一。

也因此有不少人愿意认罚,愿意把这些年的偷漏的税给补上,只求把家里的土地记在官府的册子上。

财大气粗的愿意补,但是有些人家日渐没落,没那么多钱财补整个窟窿怎么办?相比而言,土地和别的资产比起来,自然是土地更重要,因此这段日子苏州包括江南各地的典当行生意都很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