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气呼呼地回去站在了十三身边。

太子看完跟康熙说:“十四弟是观念新,还是有几分可取之处的。”

十四立即神气了起来,康熙摆摆手,手再落下的时候碰到了折子,就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再多的书总要会用才行,这里有折子,你们看完说说这银子该给户部还是内务府?”

康熙把折子拿起来,十一阿哥上前接过来,和十二阿哥读完给了十三和十四。

康熙问十一阿哥:“你先说说。”

十一阿哥心想这有什么说的,这么一笔银子,自然是两边都想要,但是十一给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儿子觉得给谁不给谁不是要紧的,要紧的是谁能在十年二十年后还能收上税!盐税从前明到如今都是糜烂不堪,只要有盐商就有人偷税,如今是盐税收回来了,这慢慢的,官老爷会不会手头一年比一年松,到最后这盐税又收不上来了。儿子就说,谁有本事收税谁就该拿这个税。”

这话让康熙对十一高看一眼!这是认真思考过的。

“是这个道理!”他点头表示赞许,问十二:“你说呢。”

十二看看十一阿哥,他也有满肚子的看法,但是看了看康熙和太子,谨小慎微的他不敢和十一阿哥这样随便说,只能在心里猜测康熙和太子的心意,说:“儿子觉得是该放在内务府,盐税以前都没收上来户部照样运转,但是如今内务府花钱的地方多,还是要放在需要钱的地方。”太子微笑了起来,这话就是他的意思。

康熙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就问十三:“你说呢。”

十三就说:“按照十一哥的意思,这盐税就该是内务府收,毕竟在内务府的那群包衣看来,让盐商挣了钱不如让自己挣钱,而且有他们在,这盐税是肯定能收上来的。

再加上昔日盐商进京拉拢官员,儿子听说扬州的官儿大部分都是他们自己挑的,用银子上下打点,挑选合适的,和他们沆瀣一气的,在吏部那边过一道手,到时候这些官儿庇护他们,他们只管偷税,当官的只管捞钱,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是好多年的事儿了,一直杜绝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