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他这么一提醒,朱翊钧回想了一下往年的策题,意识到,张居正说得有道理。
于是,内阁召集翰林院和礼部,按照朱翊钧的要求,重新拟定策题,力求帮助皇上选出理想中的改革人才。
策题定下来之后,所有出题、阅卷和读卷官员值宿宫中,直到殿试结束。
三月十五日,朱翊钧一早起来,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正适合酣睡。
潞王犯了懒病,哼哼唧唧不想起床,朱翊钧一巴掌拍他屁股上:“抄书两百遍。”
潞王吓得一个激灵,赶紧起身,梳洗更衣,准备去文华殿读书。
朱翊钧也想多睡会儿,但今日殿试,他父皇和皇爷爷就很少御殿,就算去,也只是露个面,答卷开始便离开,一切丢给内阁和礼部。
但朱翊钧不一样,他不但亲自去了,他还在皇极殿呆了一两个时辰,几乎将所有考生的试卷都看了一遍。
张嗣修、吕兴周、王谦这些官二代都顺利进入殿试环节,所谓海内最有名望的举人却不过寥寥。朱翊钧看到了屠隆,看到了沈懋学,却不见汤显祖、胡应麟等人。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朱翊钧没有看到张敬修和张懋修。
那日张居正上疏,因儿子预殿试而请求回避,朱翊钧还以为张家三兄弟都考中了进士,没想到,只有张嗣修一人。
这些日子,朝中大小事务繁忙,朱翊钧也没细问。
张懋修这么骄傲一孩子,一直以来,读书的目的就是奔着考状元去的,现在连进士都没考中,那得多难过。
还有张敬修,朱翊钧看过他的文章,的确一般,但上次他就没中,这次又没中,关键是弟弟第一次就高中了,心理落差一定很大。
朱翊钧一边看考生策对,一边在心里想,过几日,一定找个机会去到张府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