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页

吉。

在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兵临城下之时,赵贞吉却是一个坚决的主战派。

十几年过去了,他却从一个激进的主战派,变成了一个主和派。

朱翊钧实在好奇,从西小房出来,正巧遇到了赵贞吉。

他满面笑容的上前打招呼:“赵阁老,这是从哪儿回来?”

赵贞吉站定,躬身向他行礼:“刚在雍肃殿结束了今日进讲。”

朱翊钧点点头:“我刚在西小房看到了嘉靖二十七年,赵阁老的奏疏。当时俺答兵临城下,向皇爷爷要贡。严嵩主张同意,你却坚决反对。”

赵贞吉一愣,这话确实是他说的,正因为此事,他得罪了严嵩,不断被贬职,最后不得不离开朝堂,赋闲在家。

朱翊钧又问道:“那为什么你现在又改变注意了?”

“那不一样,当时俺答气焰嚣张,若答允,他必定会所求无度。如今,俺答的孙子在我们手里,形势与当年正好反过来。”

与赵贞吉短短几句闲聊,朱翊钧对他却有了新的认识。能够进入内阁,位极人臣,绝非等闲之辈。

只可惜,不久之后,高拱指使他的学生,给事中韩楫弹劾赵贞吉,说他平庸且专横,并且在官吏考察过程中徇私舞弊,排除异己。

赵贞吉上疏为自己辩解:“臣从掌管都察院以来,因为考察这一件事与高拱意见不一致,他所做的破坏选法、放肆作假等一些显而易见,有损国家利益之事,都闭口不敢再言。

“臣恐怕辜负了陛下对任命,正如高拱所言,臣平庸至极,不像高拱,他才是真的独断专横。”

“臣辞官以后,请陛下务必撤去高拱吏部尚书一职,不再让他长期掌握官吏任免,广结党羽。”

隆庆同意了他的请辞,却并没有撤去高拱吏部尚书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