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儿子去恶不给他这个机会,朱翊钧却拿着戚继光的那封《请兵破虏四事疏》走上前:“我父皇刚还念着要听听高阁老的意见,正好你就来了,快看看吧。”
高拱刚回京就片刻不停地来面圣,到现在还没喝上一口热茶,皇太子倒是先给他安排工作来了。
高拱大致看了一遍奏章,却没有立即给出建议,而是说:“十万军士可不是小数目,该从长计议,让内阁会同六部商议之后再做决断。”
事情又推给了内阁,也不知道最后商议的结果会怎样。
朱翊钧倒不是特别担心,内阁有张居正,他想,张先生应该会支持戚继光的提议吧。
不过现在高拱回来了,他的意见才是对父皇起着决定性影响的人。
聊完了政事,隆庆开始与高拱闲聊,问他致仕这一年来都在忙什么。高拱说忙着著书,又关心了皇帝的情况。
朱翊钧听着他俩闲聊,一直关注着高拱,揣测他的想法。
他想,如果是徐阶和李春芳,他们一定会遵守旧制,不一定会同意戚继光招募十万兵士,重新练兵的想法。
钱是一方面,若兵练不好,还是抵御不了鞑靼,那问题可就大了。
但是,高拱与他们不同,一直以来,高拱都是支持推行新政的。
朱翊钧最后下了结论——高拱一定会支持。
那边隆庆拉着高拱说个没完,朱翊钧等得不耐烦了:“父皇,咱们该去坤宁宫了,母后和弟弟妹妹都等着呢。”
第122章 今日是儿子的生辰……
今日是儿子的生辰,高拱突然返京,隆庆激动得忘了时辰,朱翊钧一提醒,他才回过神来,今日要去坤宁宫用膳。
“高先生先回府好好休息,等年后再到文渊阁就职。来人,赐正膳七品,长春酒十瓶,甜食一盒。”
高拱领旨谢恩,美滋滋退下,静等着年后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