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

现在福建的倭寇基本已经肃清,谭纶和戚继光已经率兵赶往广东。他经人推荐,来竟是面圣,被皇上选为殿下的武学师傅。”

“哇!”朱翊钧抗倭故事听了许多,对戚继光、俞大猷这样的抗倭英雄也有滤镜,“听起来真的好厉害呀。”

“那当然!”刘守有说道,“他可是大明第一剑客。独门绝学,荆楚长剑,我都想学呢。”

这么说起来,这位新的武学师傅,比朱翊钧想象中更厉害,他更是期待不已。

第二日下午,还未到习武的时间,朱翊钧就提前出了门。

冯保提醒他:“太早了吧,李将军还没到呢。”

朱翊钧说:“可我等不急了。”

上课地地方没有变,仍是太液池边的一块空地,风景绝佳,安静清幽,旁边有柳树环绕,伴随着鸟雀的鸣叫,时不时湖面的微风吹来,凉爽宜人。

太液池旁边,好玩的多着呢。朱翊钧先在假山上爬上爬下,又跑到池边看锦鲤,红色的鱼儿穿梭在碧绿的荷叶之间,若隐若现。

朱翊钧正看得着迷,冯保忽然在后面轻轻拍了他一下:“殿下,师傅来了。”

“哪里?哪里?”

朱翊钧抬起头,顺着冯保指的方向望过去,迎面先看到一个领路的太监,看向那太监身后,终于,看到了他的武学师傅。

朱翊钧见过的,最老的老人是严嵩,八十多岁,动作迟缓,目光浑浊,走路颤颤巍巍,说话慢慢吞吞,脸上有老年斑,皮肤就跟树皮一样。

眼前这个人须发皆白的老人,看起来并不比严嵩年轻多少。

看着他慢悠悠从远处走来,佝偻着脊背,老态龙钟,朱翊钧实在难以和昨天刘守有口中那个“大明第一剑客”联系起来。

他想象中的武学师傅应该是高大魁梧,相貌英武才是,怎么会是一个看起来一阵风就能吹倒的老人呢?

朱翊钧大失所望,不由自主的贴到冯保身旁,小声的喊:“大伴。”

刚才还兴致勃勃的小家伙,现在突然又情绪低落。小朋友就是小朋友,心中想什么,全都写在了脸上。

冯保蹲下来,搂着他,让他靠在自己身上,轻声在他耳边说道:“李将军可是抗倭英雄。”

这是在提醒朱翊钧,李良钦福建地区抗击倭寇多年,且能得到当朝廷、江湖以及当地百姓的认可和敬重,那就说明此人一身绝学,绝非浪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