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上去很不现实,还有人记得她只有十六岁多一点儿吗?”最初的委员咧了咧嘴,对手上的资料真实性表示怀疑。
“你不能否认有天才的存在,而且是否真实只要进行一次面试就知道了。”棕发的委员开口,“芝加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优秀学校,我们致力于招收所有有才华并且积极向上的学生,即使她只是一个未成年人。”
“但是她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戴着眼睛的委员露出一个笑容,“我注意到一件事,她的父母已经过世,她现在的监护人是自己的舅舅。”他低头看了一眼申请表上的地址,“住在华莱士大街的舅舅。”
芝加哥南区的北华莱士大街,上个礼拜刚刚发生了一起木仓击案件,死了两个人。
几个人不约而同的露出了微妙的笑容,“好吧,如果她的资料是真实的话,那么她获得了我的这一票,以及我愿意给她全额奖学金,用来帮助这个事业刚刚起步的孩子走出困境。”最开始的委员率先投出自己的一票。
“我同意,一个在创业版块上面十分有预见性的孩子,我认为她值得鼓励。”戴眼镜的委员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如果南区的孩子都这么勤奋好学又具有前瞻意识的话就好了,我们面临的压力会更少。”
于是米亚就在一个周末的下午被敲响了家门。
“所以我通过了芝加哥大学的申请,并且你们愿意给我一份全额奖学金?”她略微吃惊的看着找上门的卷发男人,现在的大学都这么随便吗?没申请都给奖学金?
怎么感觉像是银行?没有的费尽心思的申请也不一定有,有的则是越有越向你推销更多?
“芝加哥大学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可以为芝加哥的建设带来更多前景的学生,你很符合这一标准。”勒克莱因教授微笑着看着眼前的红发女孩儿,用德语说了一段话。
“我都不知道私立大学竟然这么有社会慈善精神,这听上去可真是一点儿都不符合它们的外在形象。”米亚吐槽,对芝加哥大学所谓的人文精神,也是对这位教授那蹩脚的德语,“您是巴伐利亚人吗?听起来似乎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到家乡了。”
艾贝尔勒克莱因,要素过于浓重,她想要装作不知道这位教授是一个德裔美国人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