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皇后的建议下,吴氏独有的殊荣,就变成了大封后宫。
宸妃吴氏晋位贵妃,淑妃钟氏晋位贵妃,妃位便空了两个出来,于是下头生下了皇子的新晋宫嫔静贵嫔方氏就晋位宸妃,柔贵嫔萧氏晋位淑妃。
钟贵妃对自己能那么早晋位贵妃,心知肚明皇后是有意提拔她上来制衡吴贵妃,以免吴贵妃单独晋位之后嚣张起来给皇后添乱。
虽然皇后并不觉得吴贵妃能引起多大的乱子,但她也不想总是处理吴贵妃惹出的麻烦,她是一国之母,要忙的事情多着呢,哪有那么多时间跟妃子争风吃醋?简直是浪费时间,更是自降身份。
钟贵妃也乖觉,主动的替皇后当下吴贵妃一些挑事的话,吴贵妃本就对钟贵妃等人占了她的便宜十分不满,这一下更是与其争锋相对,没少给钟贵妃使绊子。
这次静昭公主能提前知道俞二公子要定亲的消息,就是吴贵妃找人透露给她知道的,后来更是偷偷做了手脚,方便静昭公主达成心愿。
事过留痕,这种事即便一开始没人知道,时间一长,也经不起查。
起码瞒不住后宫之主的皇后。
皇后也是没想到,吴贵妃能做出这种事,私底下也将真相告诉了皇帝。
原本这事儿静昭公主虽然有错,但也算是半个受害者,可她昏了头,做出诸多丑事,吴贵妃只是提供了消息,提供了方案,但凡有点廉耻心,也做不出这种事,后来的诸多种种,那可都不是吴贵妃挑拨的,完全是静昭公主自己品行有亏。
于是到了后头,皇帝对吴贵妃的厌恶,大半都转移到了静昭公主的身上。
而皇后见静昭公主这么蠢,完全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便也歇了拉她一把的心思,转而在皇帝面前给钟贵妃说好话,又将源头引到罪魁祸首吴贵妃身上。
到最后,静昭公主的下场已经摆着,而吴贵妃这里,明面上并未有任何损失,但皇上却申饬了皇长子梁郡王。
毫无疑问,这是母债子偿。
莫名其妙的,梁郡王被申饬一顿,吴贵妃也不是蠢货,自然知道她暴露了,皇上申饬梁郡王,就是在敲打她,这之后吴贵妃就老实了,再不敢搞什么小动作。
皇后既然将静昭公主做出丑事的消息告诉了温亲王妃,当然不会隐瞒吴贵妃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