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秦军伐燕,国境空虚,魏国、楚国、齐国一旦对秦国对手,恐怕又将重演当年五国伐齐的旧事。
如此推敲下来,荆轲刺秦这件事到处都充斥着疑点,燕国国小力弱,太子丹有刺杀嬴政的决心,足以说明并非胆怯之人。
他挑中了荆轲这个刺客,最后荆轲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在咸阳宫里毅然向嬴政拔剑。
这也足以说明他并非鲁莽的蛮夫。
所以这样一个太子丹到底为什么要做出刺杀秦王的决策,他理应考虑到此事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燕国都要承受秦国全部的怒火。
谁也不知道被激怒的暴秦会做出什么事,到那个时候燕国拿什么来应对狂暴的秦国军队?
除非太子丹的意图根本就是为了激怒嬴政。
荆轲的刺杀只是一个饵,用来钓嬴政这条大鱼。倘若他能成功,那当然很好,就算失败也不要紧,众目睽睽之下秦王嬴政被燕国使者刺杀——
他若愤然对燕国用兵,那很好,太子丹恐怕早已经串联好剩下的魏、楚、齐三国,一旦秦国用兵,三国立刻举兵攻入秦国,就算不能拿下咸阳,生擒嬴政,也要撕咬走秦国大块领土。
他若理智的认清楚太子丹的谋略,而按兵不动,那更好——秦王遇刺尚且不敢报复,足可论证秦灭韩、灭赵之后早已疲惫不堪,正是四国联纵一举灭秦的大好时机。
以太子丹在此事之中流露出的深沉心机,嬴政但凡敢给他这个借口,他就能串联起一个四国联盟,重现当年苏秦合纵连横的风采。
所以刺秦的荆轲根本就是一个饵,他是成是败都无所谓,只要他在咸阳宫中拔出那把剑,这个饵就已经被吞下去了。
燕太子丹,他年少时曾经与嬴政一起在赵国为质,或许两个人曾经见过面,还曾经是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