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城墙虽比不上大梁那般坚固,但&nj;也很不好打&nj;,这一仗打&nj;下来&nj;,定&nj;会损兵折将不在少数,于是秦国便&nj;想着派遣使者进入临淄城内游说齐王,最好能让他&nj;主动投降。

姜珂看向面前的吕雉,说道:“这可是个能立大功的好任务,也不枉我大费力气帮你和郦食其争取过来&nj;。”

这毕竟是吕雉第一次离开姜珂,独自远行,她难免有些忐忑紧张,姜珂看出来&nj;了她内心的焦虑,劝慰道:“莫要紧张,我已经在齐国为你打&nj;好基础了,保证你能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听到姜珂这么笃定&nj;的安慰,吕雉的忐忑瞬间去了大半,坚定&nj;道:“好的老&nj;师,我一定&nj;不会让您失望的。”

吕雉向来&nj;是很相信姜珂的,在她心中老&nj;师无所不能,即使是大王想要弄到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老&nj;师都能想办法飞到天上为他&nj;弄来&nj;。

原本以为姜珂口中的“打&nj;好基础”是指她在秦王宫中安排好了间谍,收集到了很多资料,自己这趟临淄之行只需稍微耗费些精力游说齐王便&nj;能成事&nj;,毕竟早在十数年前山东六国就&nj;已经被秦国渗透成筛子了。

但&nj;很显然,吕雉这次还是相信少了。

根本不需要自己耗费精力,甚至只要自己不大庭广众之下突然发&nj;疯揍齐王一顿,那就&nj;一切都好说。

郦食其和吕雉的车队一路畅通无阻到达临淄,住到逆旅后,正常来&nj;讲使团们明天应该修整一日,等到后天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去见齐王。

但&nj;是十六七岁的吕雉,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闲不住,根本闲不住。

后日面见齐王要说的稿子她已经烂熟于胸,只等届时&nj;再加上一些自己发&nj;挥的话语便&nj;可成事&nj;,对此吕雉很有信心。

于是她便&nj;穿着常服,带着几位短兵偷偷从逆旅中溜了出来&nj;,在临淄城中四处闲逛。

临淄这座城市,曾经是天下最繁华最发&nj;达的城市。

齐国虽然是姜太公的封地,但&nj;因为这里背靠大海,乃海滨盐卤之地,并不适合种植庄稼,所以刚开始时&nj;经济很是萧条,人口也少,幸亏姜太公因地制宜,在这里大力发&nj;展工商业,修明政事&nj;,加强往来&nj;商贾之间的贸易便&nj;利,才使齐国日益起&nj;来&nj;。

晏子曾有云: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由此便&nj;可看出临淄的繁华热闹。

虽然如今临淄城内因为战争萧条不少,但&nj;仍能称得上一句游人如织。

吕雉一路慢行,四处闲逛,走&nj;到临淄南边稷门这里时&nj;,却&nj;停下了脚步。

这里有着人类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由齐桓公所建,并非是任用管仲的那位齐桓公,而是田氏代齐后的第三位君主田齐桓公田午,有病不早治,讳疾忌医这个成语中的愚蠢国君指的也是这位齐桓公。

他&nj;建造稷下学宫的目的很简单,并非是热爱文学,也不是心地善良想给全天下不得志的学子们一个家,只是因为不光田氏得位不正,田午自己也得位不正,是靠杀害兄长上位的,所以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理性,田午才建造了稷下学宫,召集天下各方名士宣讲齐国王室创造出来&nj;的黄老&nj;思想,给自己和田氏树立出一个光明正大,名正言顺的君主身份。

直到后来&nj;齐宣王时&nj;期稷下学宫才逐渐繁荣起&nj;来&nj;,成为诸子百家各方争鸣的聚集地。

齐宣王海纳百川,接纳各家学派的学者,但&nj;又不打&nj;扰他&nj;们,给他&nj;们足够的钱财权利,高门大屋尊宠之,让他&nj;们自行争辩,凝聚思想。

在这种自由的风气之下,稷下学宫滋生了田骈,邹衍,慎到,孟子等一系列大家名士,各家思想迅速蓬勃发&nj;展。

只可惜在那之后由于五国伐齐,稷下学宫开始衰败,荀子离开后更是江河日下,如今已经没有几位有名气的大家学者了。

因为姜珂不光把&nj;荀子给请到了秦国,而且还连吃带拿,把&nj;他&nj;的那些优秀弟子们也一起&nj;捎带上了。

并非是姜珂贪心,而是因为她心系天下,想给每一位大才一个家。

稷下学宫附近屋舍毗连不绝,连甍接栋,这些屋舍前修建了很多亭舍,里面放了免费的书案,可以供给路过的文人雅士们读书闲谈。

除此之外&nj;还有贩卖浆水,饴饧,书简,笔墨等各色各样物件为生的小商贩。

他&nj;们皆站在固定&nj;处,怕惊扰了学子们的学习思考,便&nj;也不叫卖,学着秦国市肆的样子用木板写上价格放在摊位前,供客人自行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