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县令的微笑僵在脸上:“然后呢?”

姜珂:“没有然后了。”

淮阴县是一个中等&nj;规模的县城,城内和周围乡里的人口加起来约有一万五千多人口,而韩信这&nj;个名字……

因为信这&nj;个字寓意很好&nj;,所以古代&nj;很多人都&nj;叫这&nj;个名字,相当于战国版的子涵和浩轩。

总而言之,县令的工程量很大啊……

但这&nj;可是能&nj;在咸阳贵人面前露脸的机会啊,于是县令开始信誓旦旦地和姜珂打包票,两日之内肯定能&nj;帮她找到这&nj;个信。

县令承诺后,又为姜珂一行&nj;人安排好&nj;住处,然而她却并未休息,而是去了淮阴县的典籍室,这&nj;里装有和淮阴有关历史发展,风土人情等&nj;资料,姜珂在里面看了一上午,看得眼睛有些疲累,干脆换一身便装,带着几名短兵出了县衙,开始微服私访。

按照老样子,姜珂还是第一时间&nj;去了淮阴的市肆,这&nj;里的市肆和咸阳有很大差别,食物多集中在稻,椒,腊鱼干,粗盐,海味之类的,除此之外&nj;还有很多楚国特&nj;色的丝麻,髹漆器,刺绣等&nj;,这&nj;些商贾们&nj;如今都&nj;按照秦国的规定在货品前摆放了一枚木签,将货物的价格明码标价写在木签上。

姜珂在市肆里面边走边记录价格和获取到的信息,二月的天气还依稀残存些凉意,姜珂手中的纸都&nj;冻得有些发脆了。

越是贵重的货品铺面就越小&nj;,除此之外&nj;摊位上还摆放了秤,尺子等&nj;衡器,便于称重,淮阴的市肆规模远小&nj;于咸阳,所以姜珂只逛了半个时辰左右便走到了市肆末尾。

她刚要坐上马车回县衙,耳边突然传来吵闹声,还夹杂着阵阵笑声,好&nj;几道声音夹杂在一起,从声线来看应该都&nj;是些年龄不大的小&nj;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