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nj;岁时, 他正值壮年,踌躇满志。三十&nj;岁时, 他盼望自己&nj;能&nj;效仿姜太公和百里&nj;奚, 老年出仕。四十&nj;岁时,他知道了在隔壁的秦国有人&nj;十&nj;二岁拜为上卿, 十&nj;岁封为长史,荀子&nj;虽然被众多儒家学者们抨击排斥,但他的观点却是没&nj;有错的,大器免成, 这世&nj;间真正的天才根本不需要磨炼, 很自然地就会脱颖而出。

四十&nj;一岁那年,范增游学兰陵, 在这里&nj;他遇到&nj;了自己&nj;人&nj;生的转折点,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人&nj;——姜珂。

言行举止间的确不凡。

那几天他们每天都谈到&nj;很晚,文章谋略,经术辩论,百家学说&nj;等。令范增意想不到&nj;的是,姜珂虽然年少成名,身居高位,可言谈举止间却很谦和,没&nj;有丝毫傲慢。

姜珂对他说&nj;:“大器免成纵然很好,却很容易失去警觉,有时候别人&nj;的恭维和夸赞也会变成一柄利剑,所以才更要虚化若谷,戒骄戒躁。”

随后,姜珂招揽范增跟随她一起回秦国。

“功不唐捐,厚积薄发,所谓伏久者飞必高,秦国有这世&nj;上最大的功业等待着您这样有能&nj;力有智慧的璞玉之才去建立呢。”

最后,她也是用一双今天这样真诚的眼睛看向范增,告诉他:“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于是范增便被姜珂说&nj;动了,原本心&nj;里&nj;那点微弱的火苗瞬间猛涨,变成燎原之火,带着满腹的好奇和期待同她一起来到&nj;了咸阳。

而如今,在姜珂说&nj;出那句"独忍弃姜珂乎"后,范增没&nj;有回答她的话,只是沉默半晌,若有所思,说&nj;道:“昌平君和昌文君既是楚国公子&nj;,又是秦国宗室王族,恐怕……”他顿了顿,“不好处理啊。”

他说&nj;的是不好处理,而不是不能&nj;处理,那就是还有机会。

姜珂恭敬道:“请先生赐教。”

范增摆了摆手:“现在暂时还赐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