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nj;次下基层,当我亲眼看见&nj;大家都在吃我种出来的&nj;番薯和玉米,穿了夹着棉花的&nj;厚实衣服,墙角还&nj;搁置着新型农具时,那股精神上&nj;的&nj;满足达到&nj;了最高点。”

那一刻,她觉得那些&nj;画不出图纸的&nj;绝望,田地里的&nj;风吹日晒,累得直不起的&nj;腰,无数个挑灯夜读,曾经受到&nj;的&nj;所有痛苦一下子&nj;全部都消散了,这&nj;一切都很值得。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嬴政道:“刚才那位黔首,他说寡人是这&nj;世上&nj;最好,最有仁义,最贤德的&nj;大王了。”

当然,黔首们根本就不敢私下妄议君王,这&nj;些&nj;都是嬴政若有若无引导套话出来的&nj;。

他们说这&nj;话时语气很虔诚,很认真&nj;,并不像是单纯被律法&nj;逼迫所说的&nj;话。

他是真&nj;的&nj;觉得嬴政是这&nj;世上&nj;最好,最有仁义,最贤德的&nj;大王,是连上&nj;天和玄鸟之神都承认的&nj;君王。

今年的&nj;租赋没有减少,徭役也没有减少,甚至马上&nj;就要开始再一次的&nj;攻魏战争了。

只不过让他们相比之前吃得饱了一些&nj;,有一件暖和的&nj;短衣穿而已,那些&nj;人家甚至连棉裳都没舍得做。

乡下黔首们根本不知道那些&nj;文人儒生口中的&nj;君子&nj;,仁义,贤德是什么,他们连书都没读过,他们只知道谁给他们好处了,那就是仁义之人。

以及……嬴政想到&nj;那位手臂残疾的&nj;老叟,黔首能成为基石的&nj;前提,是他们心中对于秦国的&nj;信念感&nj;和归属感&nj;,即便&nj;有商君了变法&nj;,可那些&nj;老旧贵族依然不是一股小势力。

嬴政突然意识到&nj;,秦国官员有限,灭掉六国之后,那些&nj;地方的&nj;官吏体系一时难以填补,依然还&nj;会是他们国家里与国同修的&nj;旧贵族体系。

旧贵族,想到&nj;这&nj;三个字就令他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