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明明已經很多瞭,為何還是有不少官員沒在辦事,或者政務進展極慢?
正是因為流外官員人數過多之後,反而各自推諉,分工不明。
要麼改,要麼走!
民情輿論必須先往這個方向去引導。
這些地方胥吏鉚足瞭勁,想要通過銓選以雜色入流,在他們的下頭,卻還有不知多少的讀書人也想要他們的位置。
當風向有變的時候,他們也沒這個本事抱團取暖,抗衡皇帝意圖改變時局的推力,隻能等待著朝廷正式的詔令。
而到瞭這一步,就是增設官學、招募老師的消息瞭。
“你覺得這樣如何?”太平問道。
上官婉兒沉吟須臾,不知道該不該說,太平公主跟在自己姐姐和母親的後頭,也直接學會瞭一項本事,那就是先把屋頂掀瞭再來開窗。
或者說是先給出瞭一頓疾風驟雨的棍棒,再給人留下一條求生的門路。
這等方法……經由前人的屢次實踐足以證明,當然是好用的。
但她權衡瞭一番後又道:“還是著急瞭一些。”
若隻是由唐相把統籌的結果彙總於朝中,這些官員得到的處罰,將會遠不如如今。
現在還多出瞭世人的口誅筆伐,情況便大為不同瞭。
這些言語,未必會讓這些地方胥吏走回正道,反有可能讓其中的一部分人就算在最後選擇瞭地方官學,也更像是前去其中逃避懲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