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於比起懷疑對方是否在膽怯之下做出瞭這樣的一出逃兵舉動,這些人更願意認為,這是大帥有意為之。
事實上,欽陵贊卓的這個選擇也並沒有出錯。
當李清月眼見吐蕃兵馬不是直沖向前,脫離開地形的桎梏,而是回身向後的時候,她的目光中閃過瞭一縷微不可見的遺憾。
唐軍駐紮在青海湖畔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這其中除瞭屢次進行的模擬訓練之外,顯然不可能在此地全無作為,也包括瞭設置一片佈滿絆馬坑的區域。
在唐軍自己都要走的大非嶺內,自然不會弄上這樣的東西,但在有可能招來吐蕃兵馬經行的地方,卻可以。
對於並不熟悉這一帶的吐蕃士卒來說,這也將會是個致命的危機。
隻可惜,欽陵贊卓在該用奇兵進取的時候不吝於出手,在需要穩守求存的時候,也絕不是個會被熱血沖昏頭腦的傢夥。
他更是在做出瞭這等決定的第一時間,毫無戀戰的打算,直接帶著身旁的親兵直沖入瞭大非嶺內。
背後的陌刀揮砍帶起的縱橫血色,沒有拖住他的腳步,顯然是將“慈不掌兵”四個字給詮釋到瞭極致。
而仰仗著士卒的開道,和座下寶馬名駒的神駿,好像隻在須臾之間,欽陵贊卓就已抵達瞭吐蕃大軍接近中段的位置,也有瞭更為方便的指揮環境。
幾乎是在同時,原本還因高侃帶隊殺出而陷入交戰的吐蕃前部兵馬,都一改先前的進攻姿態,以緩緩後退的嚴整軍容,成為瞭阻擋在欽陵贊卓和高侃部衆之間的屏障。
先前的快速趕路與突遭大劫,還沒讓這支被欽陵專門選出的隊伍陷入恐慌。
或許也正如斂臂在之前所說的那樣,這七年之間成長的並不僅僅是她們。欽陵贊卓和其部將,也在改變吐蕃作戰中一些隻圖戰功與聲名的野蠻習性,讓他的隊伍在有些時候,看起來會像是大唐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