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页

[武周]问鼎 千里江风 1006 字 1个月前

在半月前,有一條消息傳至西海都護府,聲稱在吐蕃境內有兵馬異動,還與此前征討象雄、勃律等地的動靜大不相同。

算算吐蕃在這幾年間的積累,若要趁著大唐動亂災荒之時來襲,方今就是最好的時候。

即便吐蕃曾在大唐舉行封禪之時極有禮數地上表稱臣,又在近年間從未斷過對大唐的歲貢,依然不能對他們放松警惕。

在此封奏表送往長安的同時,吐谷渾沿線各地均為調度兵馬,隨時做好作戰準備,但倘若吐蕃當真意圖畢其功於一役大舉入侵,光靠著邊地駐軍恐怕不足以應變,請求朝廷增兵支援。

龍朔元年弘化公主親赴長安之時的求援沒能得到李治的慎重對待,甚至被問起吐谷渾能支撐多久這樣的敷衍問題。

在這鹹亨元年,弘化公主的長女慕容越抵達長安的時候,倒是隨同她帶來的這份奏書一並,得到瞭天後的用心接待。

“弘化、裴行儉與斂臂女王坐鎮西陲多年,在判斷局勢上應當不會出錯。阿菟此前也說,欽陵贊卓在向她討還祿東贊屍體的時候已可見梟雄之姿,絕不可能願意吃下這個虧還繼續屈居人下。既然吐蕃贊普無力除去這兩兄弟,重新奪回大權,這場由吐蕃發起的戰事就一定會到來。”

武媚娘建議道:“此事商定宜早不宜遲,不如就在明日討論完畢右相之事後,便敲定增兵吐蕃的人選。”

李治點頭,“就這麼辦吧。”

他是不打算再像當年一般,被西域接連起火,甚至有官員殉城而死的情況,打個措手不及瞭。

先將內部的這出麻煩給商討出個結果來,而後,看看到底能對吐谷渾分出多少兵馬的支援。

但甚至還沒等那個更為要緊的兩國相爭問題被拋諸於前,因為劉仁軌的這件事,就已先吵瞭個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