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月朝著他臉上看瞭一眼,總覺得已再難從其中看到早年間被迫前來此地的鬱悶,隻剩下瞭一番為自己人抱不平的耿直。
這人唯獨剩下未變的,大概就是身為英國公府子弟,自有一番品評人物的傲然,“要我說,此人能在營州都督的位置上數年未能升遷,也實屬有其原因。”
李清月並沒回話,隻淡下瞭幾分神色,“此事我會安排的。”
周道務聽話嗎?當然是聽話的。他在審時度勢上也顯然有些門道。
可惜雖是名將之後,他本人的能力卻並不算出衆,不僅如此,在教養孩子這件事情上,他也顯然做得太糟糕瞭。
臨川公主自己身在長安,跟隨天後辦事,想著不能讓兒子做個不知疾苦之人,便將他送往瞭邊地,跟著他父親周道務在營州任職。
周道務本想將他送到安定公主麾下,效仿李敬業與薛訥的情況,由李清月來打磨打磨他的心性,又唯恐自己這個才不過二十出頭年紀的兒子會吃不消軍營的勞苦,想著先讓他留在營州過渡半年。
哪知道,就是這半年便出瞭亂子。
周道務沒讓周季童負責那些統兵要務,隻讓他負責押送軍糧,結果周季童滿心覺得,在邊境士卒都需要節省著口糧的時候,根本不必對契丹給出這樣豐厚的補給,便在將軍糧押送到地方後擺出瞭頤指氣使的施舍態度。
松漠都督府的契丹人哪能忍受這個,當即在暴怒之中決定興兵。
所以,這場叛亂並不僅僅是因為天災,也是因為……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