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法敏目光一滯。
在李清月說到這裡的時候,分明冷下瞭幾分語氣,仿佛在這話中還藏著一句潛臺詞——她這個人不修文辭,若是做出瞭什麼隻為得到戰功而不計禮法小節的舉動,可千萬不能怪她。
這一句話,同春秋時期的那一句“我蠻夷也”,真可謂是異曲同工之妙瞭。隻不過,安定公主仰仗的,分明是年齡之利。
可是,金法敏不會不知道,能想到讓他寫出那封國書的人,又怎麼可能是因征戰緣故沒能好好進學的存在!
既有這樣一個摸不透心思的對手在側,他哪還有機會趁勢崛起,謀奪土地。他唯一能做的……好像就是聽從安定公主的指令行事,讓自己安穩地做這個新羅王。
他這份鬱悶的情緒剛剛湧上心頭,就聽李清月出聲:“看!前面便是洛陽瞭!”
再有數日,那裡就會迎來從長安前往泰山封禪的隊伍!
第204章
自顯慶年間洛陽被確立為東都開始, 此地與長安之間的往來愈發頻頻,甚至先後迎來天子的數次擺駕,以及洛陽獻俘。
蓬萊宮興建、天子搬遷入內後, 洛陽的地位或多或少受到瞭一些影響,但這並不妨礙,洛陽依然是並立的兩京之一, 也陸續以水陸轉運樞紐的重要作用為長安輸送糧草。
更因皇後對洛陽多有優待政策的提出,讓這座東都以極快的速度恢複瞭往日擁有的輝煌。
但大概此前的種種變化, 也比不上天子巡幸泰山途經洛陽之時的陣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