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定公主最開始的計劃裡,是由向來和蒙舍詔王交好的段寶元來寫信, 向南詔征兵,但最後的商定下, 他們還是一致覺得, 征兵入吐蕃和征兵往嶲州終究還是不同的,必須有一個足夠有分量也有口才之人前去南詔與之會談,才能將這出結盟真正達成。
這個人選, 最後落在瞭唐璿身上。
離開之前,他和安定公主就著段寶元提供的消息, 將那位蒙舍詔王細邏奴的性格做出瞭一番分析,最終敲定瞭用來說服其出兵的說辭。
也正是這份底氣, 讓唐璿望見這暮色中的邪龍川時,並無多少因見異域景象而産生的困擾。
哪怕,這蒙舍詔的實力,看起來遠比段寶元所知道的要強盛得多。
在他的視線之中,邪龍川一帶的水田裡, 耕民仍未轉道歸傢, 而是在翻犁田地。
這不是一種尋常的犁地方式, 而是由兩頭牛橫擡著杠桿與轅犁。
它們不像是安定公主說起的遼東水田曲轅犁一般運轉自如,而是一人拉牛, 一人坐於轅犁之上腳踏驅動,一人在後扶持犁把的時候,形成瞭一組“兩牛三人”的特殊配合方式。
暮光斜照出的剪影,隨著轅犁的向前推進,活像是一尊尊巨大的野獸在水田之中快速推行。
若是唐璿不曾看錯的話,如今正是南詔的水田種植晚稻的時候。
此地的氣候比之益州梁州還要和暖太多,足夠做到一年兩熟,再配合上這高效運轉的種植之法,最終為南詔提供瞭充足的作戰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