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也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那便是他的頭風病複發,到難以遏制的程度。
到那個時候,他絕不希望朝中會是主弱臣強的局勢。
現在讓太子開始接觸這些軍務,反而是一件好事。
李治有這個自信,他的太子總不會到謀反的地步。
想想弘兒當年還因聽到商臣弒父之事而拒學《春秋》,更讓他篤定於這一點。
他便隻補充瞭一句:“讓賢兒也跟著一起去吧,權當長長見識瞭。”
算起來李賢和安定一個出生在年頭,一個出生在年尾,還得算是同歲之人,結果就因為阿菟太能折騰出事端,愣是像比李賢大上不少。
這都叫個什麼事。
上次賢兒跟著阿菟混,直接來上瞭一出就地打滾,現在有必要讓他跟著太子再多糾正糾正行為。
“我怎麼覺得,陛下像是在背地裡說阿菟的壞話呢?”武媚娘留意到瞭李治的神情,出聲調侃道。
李治連忙端正瞭面色,做出瞭一副與己無關的樣子。
武媚娘顯然沒有揭穿他的意思,隻是繼續說道:“此外還有一件事,想征求一下陛下的同意。”
見李治點頭,她道:“阿菟在離開洛陽的信中提到過,她向太史局那邊定制過一件航行所用利器,當時我們傳喚太史令,他對於阿菟自己也要出行之事全不知曉,倒是對那航海羅盤推崇備至。這次的來信中,阿菟又提到瞭一次。”
李治回憶瞭一下前頭看到的那封書信,發覺確實是武媚娘所說的那回事。
“我還是覺得,之前對它的關註是不是少瞭一些,此物的前景也比我們想象得更大。”
武媚娘是很相信李清月的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