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需要繳納租庸調、地稅、戶稅,再去掉四個人的吃飯開銷後,還剩餘小麥二百石和豆二百石。”
這還是完全沒有經歷過改良肥料,隻用相對優良一些的法子種植的結果。
當然,農具農肥還有種子的消耗還得扣一扣。
按照李清月給唐璿制定的計劃,他在今年冬日還該當開始養豬,將這些豆類陸續混進豬飼料中,而後將豬糞發酵,用於田中的肥料。
若是這樣的話,明年的畝産說不定還能往上擡一擡。
“二百石的小麥,折算做錢,約莫每人一年結餘七百多錢,還得用這筆錢購置衣物床褥以及其餘雜項。這麼看的話,雖說能節餘下來的錢財有限,但在尋常百姓之中已算不少瞭。”武媚娘聽著李清月說完瞭那養豬計劃後,下意識地出口算道。
“不過,一來你說的養豬進項那是另外的事情。二來也還需考慮到,並非年年收成都能如你所料的穩固,尤其是遇上天災之年,種地的收成或許折半還不止。”
“相比之下,對大多數人來說,尤其是對已經形成瞭習慣的梁州百姓來說,往外州務工確實要更賺錢一些。你的優勢並不明顯。”
“阿娘你這個算法不對。”李清月搖瞭搖頭。
“怎麼不對瞭?”武媚娘問。
李清月將紙舉到瞭武媚娘的面前:“第一,梁州的土地遠比按人口授予分出的要多,若是價格合適,官府還能雇傭人種地,所以不能按照均田制的每丁百畝來算。”
梁州妙就妙在一個地廣人稀,隻要有人肯種地,身為梁州刺史的唐璿絕對能給人劃分出地來。
這可是一千多畝地上平均隻有兩個人的梁州!隻要上交給朝廷義倉的糧食足夠,這個官田的面積還能商榷。
“這樣一來,一戶一年能結餘下來的糧食還要更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