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思量瞭一番彼時的情況,“你是說,關中人口激增,進而令渭河水患頻頻……”
“ 不錯,”武媚娘眼見李治已轉過瞭彎來,多出瞭幾分意動之色,對於自己的這出勸諫更多瞭把握,“倘若陛下重啓洛陽為東都,能否使得百姓不再一味湧入長安,反而能遷居洛陽呢?”
恐怕是能的。
“您看,倘若關中人口不再因此而逐年陡增,您花費在長安兩市中的平倉支出也能大幅降低。屆時這些經由大河水路運入長安的糧食,才能真正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人少瞭,糧食甚至要比之前更多,當然能讓更多的人吃飽飯。
這是稍會一點計算題的人都能得出的結論。
李治能想到在長安西市調控糧價這樣的舉措,又怎麼會想不明白這一點。
武媚娘的下一句已隨之而來:“我也看得出來,陛下下達逐食詔令之時,心中是不好受的。”
“是啊……”李治話中頗為唏噓。
他自父親的手中將皇位接管過來,想要對標的,自然是父親打造下的貞觀盛世。
可自執政以來的數年間,他先是身陷於權臣的博弈,後有天災連續發作,讓他的種種計劃都顯得有幾分虛浮。眼見百姓流亡於外,他也惶恐於民間會對他這位繼任者予以何種評價。
但不這樣做,也就意味著關中治下會出現不知多少餓死的人,是更為直接的一巴掌拍在瞭他的臉上。
兩害相較取其輕,這就是如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