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李素筠能想到這一點又將其提出,從她的年紀看,已是不容易瞭,劉仁軌說到這裡,還是對她投來瞭一個贊許的目光。
“好吧,當我多問瞭。”李素筠有些遺憾,覺得可能還是自己過於年輕瞭。
但她話音剛落,卻忽聽她的小夥伴遲疑著出聲,“交接問題……也不一定真有那麼麻煩吧。”
李清月沒因為劉仁軌的一番話打退堂鼓,而是繼續端詳著面前的地圖。
水路上的路線被老師以朱筆勾勒,正是——
長安-潼關-三門峽上遊分界-三門峽下遊分界-洛陽。
自上遊分界處和洛陽之間有一條額外的南面陸路,也就是他們即將要走的,但不能用於大規模糧食的運輸。
消耗太高瞭。
素筠的想法便隨之而來,那就是將三門峽下遊到上遊的水路轉為一條新開辟的北道陸路。
這確實帶來瞭劉仁軌話中所說的水陸轉運交接問題。
可瞧瞧現代的快遞吧,從來都不是直接從廠傢發貨地直接一口氣送到傢門口的,這其中不是也有運輸工具的換乘嗎?
對此,快遞做出的應對方式,就是在中間建立一個個轉運的站點和代存點。
那這解決方法,好像也完全可以套用到這裡!
比如說,在三門峽的上遊和下遊各自建立起一個糧倉作為中轉站。
而後,先將洛陽的糧食通過水路運送到三門峽下遊,塞進這個糧倉裡,從這個糧倉出發走陸路將其運送到上遊的那一個糧倉裡。1
若考慮到陸路的運送能力不足,便在這一段上多加人手好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