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去年大旱,各地糧儲不豐,饋贈利器,又容易養虎為患,陛下還是需要三思後行。”
長孫無忌的想法,和李治在聽到瞭弘化公主帶來的兩條消息後所想,並沒有什麼分別。
既然不能增兵,那就給予其他形式的幫助好瞭。
事實上,唐軍因勞師遠征的考慮,不會深入插手戰局,大食也不會忽略掉國中內亂,貿然越境過深,本就沒到兩方短兵相接、你死我活的時候。
長孫無忌手底下可用之人不少,為他分析過出兵利弊,此刻對答很是從容。
然而他沒料到的是,李治沉吟片刻後便道:“太尉此言倒是可行,那便將此事托付給你處置瞭。贈與諸國之物,勞駕太尉考量斟酌後,彙報一份單據上來。”
見長孫無忌忽而怔楞,李治追問道:“其中可有麻煩之處?”
長孫無忌面色不變,心中卻不由苦笑。
李治說起來真簡單,但他怎會不知——這事當中的麻煩當然不小!
一來,就像他剛才向李治回稟的那樣,各地的糧倉庫存有限,尤其是關中,每年原本就有二十萬石糧食的缺口,根本不可能外調。
所以,說是說的支援軍備糧草,實際上真正支援的應當還是農具、刀兵以及其他能助長西域小國國力的東西。
可兵器的饋贈也面臨著雙刃劍的問題。
莫要忘瞭,現如今給大唐邊境帶來大麻煩的阿史那賀魯,就曾經是大唐認為可堪培養的良將!
二來,各國的國力有高下之分,在給予支持的時候既不能完全均等,又不能令其心生怨懟。
個中尺度的把控,當真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