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锋无力”的老妇人不一样,ac米兰的进攻中场大师皮尔洛和乌克兰“核弹头”舍甫琴科以及克雷斯波的连线锋锐逼人,所以为了应对,弗格森排出了不常用但并没有少练习的451阵型,基恩与阿隆索双后腰,协调发起进攻并限制皮尔洛,斯科尔斯居中调度,c罗左翼连线埃弗拉,卡卡算半个前场自由人,範尼单箭头在最前。
从比赛的前半程来看,双方的阵型都达到了大半目的,唯独在进球数上一无所得。在决赛放手一搏变阵又或者是振臂一呼“干他x的”就闷头苦踢是不现实的,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没有几个冠军教头会一拍屁股安排战术,双方的防守都可圈可点,进攻倒也激情四射,奈何大半都被对方后防破坏。
上半场补时的最后三分钟,舍甫琴科贡献了上半场最具威胁的一脚射门,可惜被範德萨神勇扑救挡出,球的落点又被基恩先抢到回收,刺耳的哨音响起。
年轻的乌克兰前锋懊恼地叹了口气,把一头金发挠成草窝后恨恨地看了两眼球门转身投奔队长的怀抱,一起回到主教练身旁当听话的乖宝宝。
即便是老好人如安胖,在这个时候也是严肃的,更何况是弗格森。首发的十一个人除了範德萨都只能面对疾风。
“你们以为欧冠冠军离你们很近,只有六英尺是吗?”弗格森毫不吝惜吹风机的功率,“但如果我们输了,它就会刻上别的球队的名字,就像足总杯被抽走的代表阿森纳的红丝带,你们甚至根本别想碰到它。不拼尽全力就回到这里的后果,只要你们敢承担可以试试看。”
不亲身体会过是很难理解弗格森吹风机的魅力的,对有追求的好胜球员来说,在眼前看着对手给奖杯刻字无异于当面ntr,只要是个要脸的人就不会无动于衷,何况那是欧冠,是这些球员在俱乐部能得到的最高奖杯。
下半场的曼联进攻因此越发兇残起来,沖撞和犯规是家常便饭,双方却难得地都没有太追究,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都想要堂堂正正地赢而已,但该吃的黄宝石卡,双方后防一张也没少吃,人均一张,雨露均沾。
打破僵局的是基恩和哈维的合作骗术,一老一年轻的两个硬汉用完全不符合气质的细腻脚法撞墙过人,而后玩起了带英祖传的长传沖吊,宛如流星般的抛物线让擡头的ac米兰后防有了一瞬的犹豫不定。
这个高吊长传球未免过于飘忽,速度似乎并不快,瞄準的是一块难得空出来的三角地带,曼联的进攻三叉戟还未沖入禁区,依照防守区域的划分,这是马尔蒂尼的防守範围,于是内斯塔继续紧盯看似叉腰的荷兰人。
有些人呼吸在禁区就是威胁,贴在範尼身侧有意半防守半造越位的科内斯塔已经沉寂了大半场比赛,只在几次对方有跑动接球的意思时警惕地跟上又限制拉扯。
在这种曼联急需一次稳定突破的时候,内斯塔的灵性直觉告诉他,对方的第一选择必然是荷兰人无误。身后传来了些惊呼,他在不丢失视野地情况下回头迅速扫视全场一眼。
是卡卡仗着自己的速度,以及马尔蒂尼因为年龄增长的无奈,稍微下滑了的本就不算顶尖的转身追球,抢先一步追到了球的落点,甚至他赶到的时候,只需要稍稍向前轻巧拨球就可以继续前进。
但这也只是过了第一关,他还需要面对斯塔姆的逼抢以及身后不远处马尔蒂尼的回追,前后夹击之下,距离球门还有30码的人似乎最好的选择也只是蒙一脚射门。
但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为他们耀眼的天赋和无限的可能。不远处的另一个红衣身影在夜晚的阿塔土克奥林匹克球场灯光下如鲜血般夺人目光,早在传球的时候,他就从左侧超车一路沖到了米兰的禁区,只是因为他距离右侧落点太远,除了加图索提前了站位,米兰方并没有做多余的事。
加图索守护着因为斯塔姆上前空出的区域,c罗只能向己方半场稍稍回撤,示意即将丢失球权的队友稍退一步再想办法进攻,卡卡似乎也认同了这点,停球起脚。
这很合理,不是吗?
但就在所有人认定这一切,就连斯塔姆也稍微偏移了重心的时候,射向左侧的皮球在空中回旋,漂亮的弧线球如手术刀般直塞到了悄无声息后退一步的範尼脚下。
10公分的距离对于职业后卫来说,不过是微微擡手就能够到的距离,但他再快也快不过球速,当球来到了範尼脚下,当他仗着对中锋足够结实的体魄转身拿球,一切的结局就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