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咤挑了眉:“我陪你去东鲁自然是可以的。也该叫你舅姥爷将当年的官司说明白了。”

“只是如今,我受师命下山辅佐武王,不能说走就走的。”

哪咤想了想,和殷诵推心置腹道:“我与你说实话,我是真心辅佐武王,愿他能替代纣王,叫天下百姓都能受他的庇护。”

当年哪咤陪着殷诵回了一趟朝歌,又从朝歌返回陈塘关。沿路走了两遍,十室九空的场面哪咤不知道看了多少。他虽是天生仙骨,却真心怜悯这些受暴政迫害的凡间百姓。

师父太乙真人常与他说,炼气修仙,讲究一个“自然”。哪咤便常常想着,自己见过那般人间惨象,心中不愉,便要出力改变这人间,叫这凡间如表弟给他看过的那些书中所写,“人人可饱腹,人人有衣穿”,这就是他要修行的“自然之道”。

殷诵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哪咤既然说了这番话,那麽哪咤就会践行到底的。

殷诵现在后悔了。他没想到武王姬发的“蛊惑力”竟然这麽强!当初从乾元山下来的时候,他就应该直接求着哪咤,还有父亲和叔叔,将他们拐去东鲁。

殷诵由哪咤想到殷郊、殷洪。思及自家双亲与姬发複杂的关系,殷诵更加不敢让殷郊继续留在西岐。

正被儿子心心念念的太子,今日一早起来,就带上人马,将收上来的粮食装上马车,準备回去西岐。

太子殿下接受当地一员老农的建议,叫手下兵士收集了一些干燥的稻草,铺在粮食上。一来防止路上颠簸粮食从车厢里撒出来,二来遮风挡雨,防止粮食在运回去的路上遭灾,白白浪费了。

其实催缴和运送粮食回去,对殷郊而言都不是难事。叫他嫌弃的是,收缴粮食时要登记的账簿。每一户、每一村乃至每一州,交了哪种粮食,交了多少,都要登记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