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祕似懂非懂,还有疑惑,“照这麽说,百姓身上的赋税徭役都应该会减轻呀,那为啥还怨声载道?那些官员明知这是为大清好,为何还要参田文镜。”
弘历笑笑,“真正的百姓不会有怨言,能递到皇上桌案上的‘怨声载道’,是官绅的怨言。官员嘛,为大清好是可以,但不能割自己肉为大清好。参田文镜也不是参皇上的旨意不好,可以参他做事狠绝致使有人自尽了,纵容手底下人徇私枉法,对待读书人极为苛刻,多的是理由。”
田文镜身边有蒙养斋算学馆的人,他们给十三皇叔的信中,讲述田文镜在河南的种种,比折子上更详实。田文镜这个人吧,有果敢的一面,也容易受人蒙蔽,跟鄂尔泰相比,差远了。
不过,皇阿玛在这时候,确实需要这样一把尖刀,新政才能有个推进的突破口。
脑海里突然出现一句弘昼的心声,“这次让田文镜老了就退休……人年纪大了精力不济真不合适再当官了”!
“退休”应该就是致仕的意思,看来田文镜年纪大了,确实会误事。那会皇阿玛也在,他应该没忘吧?
他心里一个咯噔,田文镜今年已经六十四岁了,应该算老了吧?看来要提醒十三皇叔,让人盯着点河南了……
允祁左右瞅瞅,见就自己没说话了,忙道:“那要怎麽办更好呢?十三哥让咱们给建议呢。”
弘历思索片刻:“摊丁入亩是必须实行的,官绅纳粮也不能打折扣,养廉银子够他们花用了。不愿意服徭役,用银子代替就是。这部分钱财给服徭役的百姓们当工钱。”
允祕星星眼:“好主意!”
允禧眼前一亮,“让田文镜写个实行过程中的各种阻碍来,朝廷挨个讨论解决。就是那个总结经验教训,让其他府县有个参考。还有李卫,我记得他也在浙江推行摊丁入亩来着,参他的人就少。他们二人之间的做法有何不同,很是值得考量。”
“我没什麽好说的。”允祜讪讪的笑道,“我就觉得你们说得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