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页

但他们却千里迢迢,不远万里来大清,研习的都是天文、地理之术,喜好翻译书册。

大清的进士们,是不屑钻研这些小道的!

他又想起了比大清先进的西洋战船和火炮,莫不是只靠工匠们是达不到这种程度,要进士们去探究才成?

是了,聪明有毅力的人都在读书,进士更是其中佼佼者。若西洋国家的“进士”们在制造更先进的战船和火炮,大清仅仅只是不识字的工匠们代代相传?

冷汗瞬间濡湿了后背,原本就有些不听使唤的手指不住的颤抖,康熙帝面沉如水。他知道自己此刻的神情有多难看,用尽全身的力气转了个方向,不让俩孩子看到他的面容。

之前一直想不通的地方豁然开朗。

当整个国家最聪慧的人在研制海船火炮,迟早有一天,又快又稳的大船会载着炮程极远的火炮来轰开大清的海疆边防。

当这些最聪慧的人在研制可以连发、瞄得更準、射程更远的火铳,八旗的骑兵再骁勇也要成片的倒下。

而且,他们还不缺造这些利器的银子和矿産。心声已经说过了“荷兰和英吉利的海船都满世界跑了!外头遍地是黄金”,他们是“举国之力从海外捞金”!

而大清的聪明人,包括之前的他,一直都认为这些技艺之术是小道,四书五经才是牧民的法宝。

一时间,他有些心灰意冷。汉人士大夫现在都不能完全接受满人,更何况让他们去做这些奇技淫巧?

他阻止不了西洋国家的强大,也改变不了大清士人们几千年的想法。

视线扫向张伯行刚递上来的折子,上头说民间商船多有运米粮到南洋,建议朝廷禁止商船前往南洋。

若是没有弘昼的心声,他想,他会批了这本折子。大清地大物博,向来只有南洋西洋想要大清的瓷器、丝绸,大清没什麽所需是一定要贸易的。

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